夢有??予寶器一奩者曰僧某甲入寂奉以別也一念不敢受當與善知識作供耳顧眡僧在傍恢然偉岸與之揖甚野劃然笑曰我不管也因墨格上筆書云老藤一枝孤云萬里如是我聞我聞如是放筆趺坐而逝既覺因作偈言焉知僧非異人與予宿有緣契庶幾聞之
何師何許人,何用與世絕。
向來修何行,于今得寂滅。
復以何因緣,夢與老夫訣。
是身如虛空,而有何差別。
云何作我相,??別何屑屑。
彼分香賣履,何者謂豪杰。
老師出世間,亦復何戀結。
我法一切無,何以此寶訣。
問寶何從來,豈為我輩設。
師今何方去,更吐廣長舌。
何師何許人,何用與世絕。
向來修何行,于今得寂滅。
復以何因緣,夢與老夫訣。
是身如虛空,而有何差別。
云何作我相,??別何屑屑。
彼分香賣履,何者謂豪杰。
老師出世間,亦復何戀結。
我法一切無,何以此寶訣。
問寶何從來,豈為我輩設。
師今何方去,更吐廣長舌。
這是哪位師父,來自何處,為何要與這世間隔絕?以往修持何種行法,如今得以寂滅解脫。又因何種因緣,在夢中與我訣別。此身如同虛空,又有什么差別呢。為何要執著于自我之相,贈別之事何必如此瑣碎。那些像曹操分香賣履般的人,怎能稱得上豪杰。老師超脫世間,又何必有所眷戀。我的法中一切皆無,為何要用這寶物訣別。問這寶物從何而來,難道是為我們這些人準備的嗎。老師如今往何處去,能否再說法度人。
何許人:什么地方的人。
寂滅:佛教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即涅槃。
因緣:佛教術語,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結果的條件。
我相:佛教語,指執著于自我的觀念。
??別:贈送道別。屑屑:瑣碎的樣子。
分香賣履:指曹操臨死前分香給諸妾,留下賣履的遺囑,比喻人臨死不忘妻妾。
廣長舌:佛教語,指佛的舌頭廣而長,能說妙法。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作者在夢中經歷了與僧人訣別之事后有感而發。作者可能長期對佛法有所研究和感悟,夢中的情景觸發了他對生死、佛法等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從而創作了這首偈語。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法、生死展開,通過對夢中與僧人訣別之事的描述和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世俗的超脫和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其特點在于以直白的語言闡述哲理,運用設問和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作者獨特的思想和創作風格。
溪漲蒲萄新撥醅,興添野水入金杯。華嚴居士貪幽定,一線春絲喚起來。
酒赍雙翼倦人回,霞暈頻飛粉頰堆。齋月未曾沾一滴,良宵須飲百千杯。
聞子初識面,天涯任去留。西風洞庭樹,落日楚淮舟。歲月棕鞋底,江湖竹杖頭。丹陽才洗缽,又入五臺游。
蝶粉蜂黃滿眼新,小園微步不勝春。白團欲把歌唇掩,生怕流鶯也妒人。
夜久寒爐火尚紅,隔山誰動五更鐘。小童和夢移燈去,不管殘書讀未終。
帝圖會昌,仁獸效祥。雙觡共抵,示武不傷。四靈為畜,玄枵耀芒。公族信厚,元元阜康。
巴陵女子天下奇,石作心肝冰作脾。生平見義不見巳,抆淚恨殺襄陽兒。臨終裂素寫怨語,生氣猶能起風雨。君不見虎符系頸東海檣,令人愧死巴陵女。
一曲滄浪兩葉舟,杖藜二老足清游。何當借取謝家屐,直上東山最上頭。
伯高何但省郎才,為有詩名水部來。官驛算無千里遠,斗門日放幾回開。深春尚擁藍關雪,未蟄先驚夏澤雷。莫為苦吟留過客,舟行到此已心灰。
十室黃茅屋,千峰紅葉村。喧厖蠻俗異,質樸古風存。雞犬連猺洞,牛羊到縣門。殘年歷荒徼,遙布圣明恩。
父老書頻至,瘡痍嘆未醒。長懷閩日白,難照楚山青。野兕稍離室,河魚更入庭。怨歌滿天地,不遣仗君聽。
五兩約歸艎,正石尤、暮生煙浪朝滿。白帝彩云間,收還掛、連江薄寒如剪。鬣明衣飽,夢中飛渡蓬萊淺。畫樓竟日颙望處,過卻斜蒲幾片。東來細雨如塵,對接食神鴉,隨墻乳燕。宮錦記催裁,障泥卸、津鼓戒嚴撾遍。韶光客里,鏡屏黏就楊花怨。小箋無恙何人寄,回首青陽天遠。
雨去云來十二峰,渚宮樓閣暮重重。細腰無限空相妒,不覺瑤姬夢里逢。
蓬棚未倒倚崗斜,分店全無只此家。喜有油條兼白粿,且來奶滴混紅茶。荒村野壟鳴幽鳥,赤日藍天聳綠椰。路已半程方九曲,中原欲到望仍賒。
綱常千古事,憐爾志如霜。首欲階前碎,珠憑頷下藏。有生心盡折,縱死骨猶香。不似青蓮客,無端謫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