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承庵二首 其一
十年足不到承庵,撫事興思重愴然。
風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爐亭暖徹通宵火,魚板驚殘向曉眠。
欲識本來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連。
十年足不到承庵,撫事興思重愴然。
風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爐亭暖徹通宵火,魚板驚殘向曉眠。
欲識本來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連。
十年間我都沒到過承庵,追思往事感慨萬千,心中滿是悲傷。風急,雁群斜飛在漠漠天空;夜深,月亮的影子柔美動人。爐亭里溫暖的火通宵燃燒,魚板聲驚醒了臨近拂曉的睡眠。若想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拄著藜杖不免要在此再停留留戀一番。
撫事:追思往事。
愴然:悲傷的樣子。
雁行:雁群飛行的行列。
漠漠:廣漠無際的樣子。
蟾影:月影,傳說月中有蟾蜍,所以稱月影為蟾影。
娟娟:美好、柔美。
魚板:寺院中報時的木板,形狀似魚。
杖藜:拄著藜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十年足不到承庵”可知,詩人時隔十年再次來到承庵,或許當時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在重游故地時,回憶往事,觸發了內心的情感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重游承庵后的感慨與思考。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懷,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斷簡棲塵,閑吟送日。倦拋心力。露洗秋容,沈沈暮山碧。長空片羽,勞寄訊、江關詞客。幽寂。禪坐掩扃,爇奇香安息。荒郊短陌。連袂渝州,松風蕩茵藉。何由悵望異國。亙南北。解說古今如夢,不幾此生經歷。但鏡中衰鬢,看與蘆花同色。
主人愛客未渠央,每遣纖纖酌酒缸。杯杓不勝還醉著,真成渴夢欲吞江。
去年曾借梅為壽。轉眼垂弧小春又。一笑巡檐清影瘦。雪邊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新來東閣高吟就。金鼎家聲自依舊。喚取玉妃重舉酒。百花頭上,一枝芳信,終屬東君手。
萬里閒關庾嶺回,嶺頭曾見此花來。遠游何似在家好,屋角玲瓏一樹開。
玉殿辭春陷馬塵,忍將膻穢污貞身。能行男子難行事,羞殺朝中投閣人。
樹撼驚飆,煙凝澹日。病知秋力。倦整蕓簽,昏眸亂朱碧。孤衾漫展,猶未慣、頻年為客。凄寂。寒雨灑窗,覺離人聲息。青樓綺陌。誰驗歡痕,箏弦暗塵藉。遼空雁陣去國。幾時北。省識遠邊疏堠,卻似古愁重歷。怕淚吞深夜,紅燭滴殘無色。
棲鴉啼破煙林暝。把旅夢、俄驚醒。猛拍征鞍登小嶺。峰回路轉,月明人靜,幻出清涼境。馬蹄踏碎瓊瑤影。任露壓巾紗未忺整。貪看前山云隱隱。翠微深處,有人家否,試擊柴扃問。
邂逅黃蜂紫蝶同,春飔惱意艷陽叢。只令霜露不見草,猶夢平生深淺紅。
數點疏花不滿枝,倚欄惟恨月明遲。風流一段無人共,正是霜飛屋角時。
異俗吁可怪,斯人難并居。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舊識能為態,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鑿,只有不關渠。
三王家天下,傳子以相繼。秦政稱一統,二世至萬世。生民立之君,道在仁與義。仁義自無爭,豈為一家計。茍以力假仁,上下必征利。舉世治此學,自謂巧且智。日居爭敚中,孰能救其弊。夏后厄有窮,中絕四十載。吾皇歸滿洲,二年定遼海。中興與開創,赫赫有真宰。人心不忘舊,制勝若因壘。中原可徐復,修德猶有待。一言幾興邦,惟以敬勝怠。忽曰我得天,天命固未改。
淳祐初年同下生,已經三十七番春。此身雖墮胡塵里,只是三朝天子臣。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輝。分明身世玉琉璃。不妨人未老,長與月相期。我有芳尊供玩事,從渠魏鵲無枝。直須飲到五更時。大家眠玉界,莫羨宴瑤池。
園深臺榭秀。暢繡戶朱檐,鳳簫聲逗。芳宴開時,中坐龐眉詩叟。豪情元似舊。想醉殺、螺江私酒。池畔柳。一片陰陰,恰是春晝。鶯穿簾幕驟。勸對此韶光,未容孤負。乘興看花,卻被花扶紅袖。蘭亭觴詠后。算勝會、到今方有。憑妙手。分付丹青,天地同久。
疏花清曉嫩寒時,粉蝶霜禽總不知。未有風流如此老,為渠費盡雪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