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心游樓
一自浮光抵玉融,東林山曲世為農。
前場歲計禾麻麥,后圃年深竹荔松。
博我多聞千載史,喚人深省五更鐘。
不消更會楞嚴語,面面披云挹曉峰。
一自浮光抵玉融,東林山曲世為農。
前場歲計禾麻麥,后圃年深竹荔松。
博我多聞千載史,喚人深省五更鐘。
不消更會楞嚴語,面面披云挹曉峰。
自從從浮光來到玉融,就在東林山彎世代務農。前院每年指望禾麻麥的收成,后園多年種著竹荔松。豐富我見識的是千載歷史,讓人深刻醒悟的是五更鐘聲。不用再去領會《楞嚴經》的話語,四面撥開云霧去擁抱清晨的山峰。
浮光:地名。
玉融:地名。
東林山曲:東林山的山彎處。
歲計:一年的生計。
后圃:后院。
博我多聞:使我見聞廣博。
楞嚴語:《楞嚴經》里的話語。
挹:擁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從浮光來到玉融后,過上了務農生活,在鄉村的寧靜環境中,有感于田園生活和自身的精神追求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田園生活,突出特點是將田園勞作與精神追求相結合。它以質樸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在描繪鄉村生活的詩詞中有獨特韻味。
昔年蓮蕊滿池中,斗艷爭妍向晚風。
清風已生雙璧合,名花喜放兩心同。
攜來天上都佳種,開到人間見化工。
應是趺跏將缽咒,碧泉也幻紫荊紅。
襟顏何處不曾開,
世短情多白發催。
一曲高歌還自聽,
青山笑覆白云杯。
爛飯為糜鲙作羹,食馀捫腹且徐行。
風交南市如秋爽,月耀中天抵晝明。
詩律未嚴時自正,筆儔多散復誰盟。
歸來還臥軒窗下,老眼摩挲誦養生。
渾崙拈起好風規,
石火明明已較遲。
不落金峰窠窟里,
會須赤手討便宜。
幽尋何必謝家墩,樹色嵐光疊疊渾。
山鳥不猜忘機老,啼聲如勸酌芳樽。
欲憑真率消長日,且藉徜徉狎放言。
隔斷炎塵無溽暑,林端新月掛微痕。
誕保天基命,光開帝永圖。軒星臨斗極,堯日上云衢。美化形風雅,成功入典謨。群生何以報,損壽濟寰區。
授幾咨元老,垂帷攬眾賢。舜功成二十,周士得三千。德澤流終古,規摹遺億年。寧唯照彤史,石室爛青編。
蒼頭沙市笑以呼,雙鱉止費六青蚨。北人到死不知味,枉教枵腹如懸壺。
庖丁拂刀古水白,腥涎染鍔□苔滑。殼間閉眼立香脂,藏頭疑怖持權客。
君不見烹黿召諸子,鼎前怏怏強臣指。國君嗜味且復然,況我平生佩蘭士。
衛河秋水昏朝霧,縱渠棹尾泥中去。頑形豈解識恩私,不似神龜能左顧。
浴堂深殿近皇居,秋夕詞臣直宿初。
宮女穿針爭落月,官奴持獨看殘書。
萬家乞巧心無盡,斜漢飛光望有馀。
枕上江山夢猶熟,五更風雨過簾疏。
野望曉蒼蒼,川原喜載陽。
云飛山動影,露濕草生光。
柳下尋元亮,花間遇仲長。
攜來一壺酒,開與故人嘗。
浩茫心事費吟謳,
彈與鐘期尚自羞。
紙上空多達觀語,
難遮心底一痕愁。
鴛鴦渚。春漲一江花雨。別岸數聲初過櫓。晚風生碧樹。
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寒食煙村芳草路。愁來無著處。
二十始相識,西樵七十峰。
峰峰挾春酒,坐聽山門鐘。
海日竟不上,白頭還幾逢。
相看兩不變,心與雙芙蓉。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楊里、乍見津亭。
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何曾再問楊瓊。舊曲凄清。斂愁黛、與誰聽。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淚零。
晝腸饑困,望蒹葭深處,擬尋魚蟹。路過九皋剛想叫,雙腳已遭繩逮。
琴當干柴,姜椒雜煮,算是新鮮菜。莫名其妙,為何逢此優待。
忽憶衛懿公朝,遠房祖先,曾欠冤衍債。享受大夫高俸祿,此罪已浮勞改。
狄寇來時,人無斗志,還要軒車載。余殃難贖,報施應及千代。
少年愛睡苦不足,雞鳴催入承明宮。
蹀躞金珂響斜月,丁當玉佩搖回風。
共憐人馬輝光異,肯信簪裊拘攣同。
老便晏寢北窗北,起看日生東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