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吟 其三
夜入安樂窩,
晨興飲太和。
窮神知道泰,
養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蕩,
山川徒琢磨。
欲求為此者,
到了是誰何。
夜入安樂窩,
晨興飲太和。
窮神知道泰,
養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蕩,
山川徒琢磨。
欲求為此者,
到了是誰何。
夜晚回到安樂窩中安歇,清晨起身飲下天地沖和之氣。窮究事物神妙變化方知大道安泰,修養素樸本性更得自然饋贈。日月運行任其交替推移,山川形勝空自雕琢變化。若問能達到此等境界者,究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
安樂窩:邵雍自號其隱居之所,體現安于隱逸的生活態度。
太和:指陰陽會和、沖融的元氣,代指自然本真之氣。
窮神:窮究事物的神妙變化,語本《周易·系辭》'窮神知化'。
養素:修養素樸本真的本性。
推蕩:推移、運行。
琢磨:原指雕刻打磨,此處指自然的雕琢變化。
此詩為北宋理學家邵雍晚年隱居洛陽時所作。邵雍構建'安樂窩'作為精神與生活的棲息地,詩中反映其安于隱逸、體悟天理的狀態,是其'觀物哲學'與逍遙生活的藝術化呈現。
全詩通過描述夜宿晨興的日常與對自然運行的觀察,闡述對'道'的領悟,體現邵雍融合理學思想與隱逸生活的創作特色,展現了追求逍遙自適的人生境界。
春盡筍平出,溪紆徑轉長。衛風幾淇澳,吳楚自江鄉。葉細含煙潤,枝高帶月涼。直虛明素抱,吾汝愛文章。
小雨何曾濕,輕云苦易開。蛟龍自喣沬,江漢欲飛埃。碧草寒仍短,喧禽去不回。楚山長對日,未信有陽臺。白日麗江上,初晴風景饒。春愁來集眼,暖氣起連宵。曠野蒼茫合,饑鳶上下飄。長亭送行處,稍復柳垂條。巫峽空多雨,江南自有春。瘴排寒色早,晴發歲華新。地暖仍馀濕,風和欲起塵。舊傷千里目,巳復覺愁人。
殘照下西嶺,微云翳輕陰。蹇驢行落葉,歸思在秋林。
鳳翔城南山路迷,鳳翔城東人來稀。黃塵鞍馬偶相及,乃是史子京都歸。倉忙問訊語未已,手出平安遺我思。開緘一讀為再讀,咫尺慈顏不遠違。匆匆二月長安道,南北馳心似秋草。女孫解語學念詩,應道在家貧亦好。
萋萋芳草秋綠,淅淅古松夏寒。群兒競樂樹下,長笛一聲倚欄。
洞口薔薇密,石花壓云濕。曉采枝上露,不知鶴飛出。
檻外新篁玉筍抽,和煙滴露碧先浮。此君一日難相舍,疑我前身是子猷。
闔閭浦口路依微,笠澤汀邊白板扉。照夜風鐙人獨宿,打窗江雨鶴相依。畏途豈有新知樂,老境空思故里歸。擬問桃花泛春水,船頭浪暖鱖魚肥。
塵土寰中有底忙,禪扉咫尺自清涼。云深古洞苔生井,露冷疏林月滿廊。紫玉叢開金色相,水晶檐動白毫光。憑誰捲取天潢雪,好把楊枝灑下方。
初寒天氣物猶忻,披絮登舟共野云。浪力高驚山隱隱,江聲催舞沫紛紛。波沉烈士十族血,雨打燕王千旅軍。青史分明六百載,西風掃地哭斯文。
酒僮酒僮勸客來,座中無我莫徘徊。醉翁去后余何物,一只空空覆酒杯。
詩因得法能追杜,書自名時已配蘇。今日尚馀真跡在,月明滄海見珊瑚。
玉堂學士賦南征,躍馬鳴騶出上京。奉詔明光新佩印,校書天祿早知名。石頭城下春流滿,白鷺洲邊芳草生。此去周南異留滯,看君到處即蓬瀛。
七彈穿胸濺血斑,白虹貫日挺奇男。孤身搏虎情何壯,尺匕屠龍事大難。拼一死,報三韓,他年終復舊衣冠。伊藤也是當時杰,大恥憑誰雪馬關。
淇園暈紫霞,恍作赤城色。為問石家郎,珊瑚幾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