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蕭煉師宿太乙廟
微月空山曙,春祠謁少君。
落花壇上拂,流水洞中聞。
酒引芝童奠,香余桂子焚。
鶴飛將羽節,遙向赤城分。
微月空山曙,春祠謁少君。
落花壇上拂,流水洞中聞。
酒引芝童奠,香余桂子焚。
鶴飛將羽節,遙向赤城分。
微月還掛在天空,空山已現曙光,清晨到春祠來拜謁少君神像。拂去壇上飄落的花瓣,洞中傳來潺潺流水聲響。讓仙童斟酒祭奠,焚燒桂子香氣猶存繞梁。仙鶴帶著羽節飛去,遠遠地向赤城山方向前往。
微月:指月亮不太明亮。
曙:天剛亮。
春祠:春天的祠廟。
少君:指仙人。
芝童:指仙童。
羽節:仙人的符節。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道教名山。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道教盛行,詩人與蕭煉師同宿太乙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也是受當時社會崇道風氣的影響。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在太乙廟的所見所感,突出了廟中清幽神秘的特點。其以細膩的筆觸勾勒畫面,在唐代描寫道教活動的詩歌中有一定特色。
杏花開過又桃花,
愁里光陰一月賒。
聞道故鄉烽火熄,
病魂先已闖回家。
歊蒸少退解煩憂,白發蒼顏萬里愁。
觸物方知開造化,閒來更覺有源流。
倒垂樹影河邊水,懸掛波聲岸上樓。
分外并無著意處,惟將周易靜中求。
騎馬出都城,送君登遠道。我有一壺酒,為君再傾倒。
海內重結交,卑卑學脂韋。心術不相語,美譽交相推。
我知君最深,君知我亦至。臨別為贈言,愿君莫予棄。
郁郁山下松,四時不改色。盈盈道旁花,朝夕供采摘。
花好聚人看,春風亦易寒。松高倚霄漢,勁節不可扳。
愿學山下松,用以養貞德。毋學路旁花,一采不復得。
翙翙天邊鳳,翱翔周八極。紛紛甕底雞,旋飛僅盈尺。
我欲為鳳凰,毛羽苦未齊。我欲為醯雞,甕底不可棲。
人生各有志,豈宜自束縛。愿言從鳳凰,萬里翔寥廓。
芝蘭有幽性,托居在空谷。滿天風露寒,隔林香撲撲。
我因愛芝蘭,朝夕相往還。采采欲盈把,薰我衣與冠。
衣冠在敝篋,芝蘭隔林樾。但恐歲月賒,馀香易消歇。
東都事矯激,西晉尚清虛。一時自云適,社稷隨丘墟。
辟彼門戶開,轉運由其樞。大勢皆傾倒,力救將何如。
君子閱世多,立說慎其初。擇中而守固,孔氏有遺書。
人言羲皇初,其道本簡易。卦爻二三畫,天地露精秘。
達磨自西來,亦頗領此意。面壁坐九載,未嘗立文字。
辭繁道理晦,辭毀道何寄。天地有日月,六經未可棄。
釋子稱入定,如蠶自吐縛。置心于昭曠,用以求真樂。
孔氏有明訓,敬義須夾持。動靜兩無礙,此心自愉怡。
入定既云久,此心亦能守。但恐體用乖,真樂竟何有。
禪學論有無,似頗欠箋注。有自無中生,無非有孰據。
盆水盛月華,有無相撐拄。盆傾水墮地,月華歸何處。
論無入空虛,論有滯形器。有無岐而二,斯乃學之蠹。
圣學論一貫,斯最為要義。自從參賜遠,誰領言下意。
圣以一貫萬,體用無二致。學者求之萬,其一乃可至。
執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功深與力到,庶幾有真契。
與君遠相逢,三載共城闕。至寶偶不售,還山采薇蕨。
本為同枝鳥,乃爾成胡越。一夜起相思,白盡巾中發。
君為萬里人,我為萬里月。夜夜流清輝,為君照巾襪。
海內人推謝法曹,南來使節讓揮毫。
詔函寵借金陵重,詞苑名因歷下高。
登岱一鞭開曉色,渡江雙旆泛春濤。
送君回首新林浦,寧得相攜解佩刀。
淚浥紅箋第幾行。
玉釵敲竹信茫茫。
闌珊玉佩罷霓裳。
天上人間俱悵望,
篆煙殘燭并回腸。
慈云稽首返生香。
山背群松拱,樓臺聳半空。
鳥聲深樹里,人影夕陽中。
遠岫齊凝靄,輕帆乍穩風。
漉巾何處好,江水酒池同。
每愧庸庸被獎旌,相逢心許若平生。
風吹野草鳴賓鹿,春滿喬林度小鶯。
講藝自能消客氣,忘形更復重交情。
驪歌寫作繩頭字,猶幸年來老眼明。
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井臼無供戢羽貧,
未知何地老容身。
更無一卷文書在,
七錄家藏許卜鄰。
云英生小便溫柔,別有靈心孰與儔。
怕惹郎愁深諱疾,扶床嬌喘自梳頭。
五月征蠻戌海邊,班師喜奉檄初旋。即看萬眾生春色,無復連山怯瘴煙。帥府恩深容紀過,豎儒業在豈求田。白頭汗馬知何濟,轉覺歸心劇去年。
轉覺歸心劇去年,翻思戎馬在征田。丈人豈少捐之策,戰壘誰懲奉議煙。東下末僚懷病往,西來驕虜負恩旋。芟除亂草須終盡,一發如存解擾邊。
經旬雨不絕,兀坐郁愁思。溜斷聲方歇,云來陣復隨。
沼深容我瀨,天漏令人疑。何事君高興,揮毫猶賦詩。
身衰逢亂日,官冷是閒時。行止今難定,干戈復若茲。
壯懷逐歲盡,歸夢有誰知。雨共窮愁淚,瀟瀟擬散絲。
常思高致。又見涼風起。
歡喜年時為壽意。快寫山歌重寄。
愿公好德康寧。青云收取功名。
莫道而今官小,吾儒正要仁民。
風尖葉裂。簌簌飛瓊屑。
凍合關河天一色。不辨去程南北。
天涯游子單寒。客中誰勸加餐。
便有今宵歸夢,可能尋到長干。
信宿遷延始至家,
一人相見一咨嗟。
誰知大阮飄零苦,
得慶生還病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