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齊,
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
秋河隔在數峰西。
浮云不共此山齊,
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
秋河隔在數峰西。
天上的浮云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云霧蒼蒼遠望反更迷離。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里,秋夜的銀河遠隔在數峰以西。
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不共:不相混,不相合。
山靄:山中的云氣。
蒼蒼:形容天色、山色深暗。
曉月:拂曉的殘月。
秋河:指秋天的銀河。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旅途中夜宿石邑山中,被山中的秋夜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正處于一種寧靜、閑適的心境,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這首詩描繪了石邑山中秋夜的獨特景色,以其清幽的意境和生動的描寫取勝。它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展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寫景技巧,是唐詩中寫景的佳作。
畏途牢落己忘機,舊學荒涼嘆昨非。覽勝欲尋白鹿洞,題緘寄與樂羊妻。田耕瀝腳天常旱,粟盡瓶中我未疲。正賴宿瘤將歷齒,莫教歲暮泣牛衣。
守歲雖名歲不留,停杯謾與數更籌。艱危作客豈今夕,隱約依人非昔游。亂后親交難會合,春來書札莫沈浮。開懷預卜風光好,隨處鶯花得自由。
北風日日吼枯株,點檢春光定有無。半樹里深猶嫵媚,一枝檠重更模糊。芳香未露還因冷,疏影渾迷不為晡。想得孤山人跡滅,扁舟誰復訪林逋。
畫檐疏雨才收,酒醒凝掩篷窗臥。薰爐火冷,余香猶在,擁衾清坐。點鬢霜明,窺人月小,短擎花墮。想吳山越水,樓臺縹緲,應曾有,飛鴻過。寂寞文園病后,舊心情、苦無些個。多君調我,幽蘭新句,紋箋玉唾。花落元都,鶴歸華表,夢誰擎破。待莼鱸江上,高歌小梅,扣舷相和。
蟹眼新開淺碧浮,盧仝七趣倩誰謀。果真茶味如禪味,莫管陶泥與玉甌。
將軍出北平,匈奴爭遁走。鼓振天地昏,令出風雷吼。邊霜裂旌旗,塞月寒刁斗。系俘受降城,屯兵井陘口。歸來見至尊,自獻單于首。
梧桐覆井陰陰葉,蟋蟀鳴階細細音。中夜有懷孤月迥,九天無夢五云深。真慚棄置逢時幸,敢負平生許國心。立馬送君還憶遠,似聞巫峽氣蕭森。
風狂雨暗舟人懼,自委神明志不邪。投得葦灣波浪息,岸頭煙火近人家。
月樓誰伴詠黃昏,剪剪輕風陣陣寒。獨據槁梧成不寐,杏花生影小闌干。
柏林溪路轉紆馀,怪石淩空不受驅。帝作大邦勞眷顧,民于此地敢樵蘇。峰巒四合看屏障,水樹千重入畫圖。人世丹丘驚險絕,仙山蓬島訝虛無。
春似高人喚不來,輕寒鐘鼓自相催。年華未了供燈市,節意聊堪托酒杯。菜甲半存冰地裂,桃花預約雨時開。故園風物今何似,惟有初心不受埃。
荒寒掃橫斜,稀疏開未遍。煙昏雨毛空,標格終微見。吳姬風鬢亂,睡色馀妒面。誰令種性香,風味極不淺。道人三昧力,幻出隨意現。塞管玉纖寒,無勞寫哀怨。
龍蛇滿紙勢如飛,凈幾明窗得句時。一陣好風吹過我,吟馀束手豎降旗。
鸞旂交匝錦云飛,嵩祝聲中暑氣微。萬里北辰遙在望,一星南極正流輝。閒身再入新陪位,病骨深慚舊賜衣。圣學日增天下慶,馀生此外更何祈。
百年高興太平時,喪亂空馀死后悲。煙草已墟顏氏巷,云山猶寫杜陵詩。飲冰食蘗老逾壯,鍛鐵椎金幼已奇。賴有諸孫營葬地,清風誰鐫首陽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