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其二
徑小新經雨,庭幽遍有苔。
風前閑意思,階下靜徘徊。
不分筋骸老,難甘歲月催。
時時藉芳草,頼有酒同杯。
徑小新經雨,庭幽遍有苔。
風前閑意思,階下靜徘徊。
不分筋骸老,難甘歲月催。
時時藉芳草,頼有酒同杯。
小徑剛剛經過雨水沖刷顯得格外清新,幽靜的庭院里到處長滿了青苔。在秋風中我悠閑地思索著,在臺階下靜靜地徘徊。我不甘心身體衰老,難以忍受歲月的催促。時常倚靠在芳草上,還好有美酒相伴。
徑:小路。
不分:不甘心,不情愿。
筋?。航罟?,指身體。
甘:甘愿,忍受。
藉:倚靠。
頼:同“賴”,依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流露出的對歲月流逝的感慨來看,可能是詩人在中年或晚年時期,面對早秋景色,觸景生情而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穩,詩人在閑適生活中感慨自身的衰老。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的不甘和無奈。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早秋清幽之景烘托內心復雜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百丈下堂句,云門顧鑒咦。進前叉手立,端的許誰知。
春風轉蕙萱草生,秋霜欲隕鶗鴂鳴。北堂無人月流影,坐此搖落傷人情。獨抱悁悁向萱草,白楊根斷□壤杳。兒淚無因到窈冥,兒心但憶春風早。
玄鯽隨鉤誠養親。
十二月將盡,三千里外還。船猶沖白浪,家已近青山。暫罷窮途哭,難為故國顏。解裝無長物,朔雪處囊間。
四海論交游,文場二十秋。卷中生紫燄,鏡里換霜頭。古寺鄰宮月,寒淙響御溝。高堂微啟齒,銷卻幾年憂。
執卷篷窗坐,披襟對好風。孤舟明鏡里,落日浪花中。遠樹連天黑,殘霞映水紅。江鄉時雨足,蛙鼓鬧年豐。
白發頻添不自休,杜門終日事窮搜。三千高第中分魯,七略群書總萃劉。未擬河汾還獻策,無妨匡鼎亦封侯。生來年齒差相若,經學于君遜一籌。
蘭為君子佩,植根不當門。幽谷發遠馥,九畹詠王孫。
半尺食殘鯉,富家棄路旁。乞兒拾之歸,頰生三日香。
病起春深白晝閑,瓦松花老掩柴關。坐調心息無浮念,沉水煙銷古博山。老去長閑百不營,推書習靜更真清。西窗日腳籬篩動,時有飛蟲撲紙聲。
暌違歲籥幾更端,異地相攜嘆路難。世界共憐山有浪,人情誰謂井無瀾。寒來范叔袍何在,跡托逢盟冠已殘。莫道江河去不返,海門試把汐潮看。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毫光乍展遍云端。隱隱帶遙山。迎眸寶相兜羅影,莊嚴甚、瓊珞珠鬟。彈指海云凝紫,分身香氣舒檀。金容靄靄照人間。三界盡騰歡。無邊紺宇琳宮地,集迦陵、妙語回環。從此天吳罷舞,慈航穩渡澄瀾。
鵲惜惜,多少新民不得食。
月映四山寒,小店三更客未眠。泉韻松風聽不盡,憑欄,一縷情絲到廣寒。千里共嬋娟,但惜無人似我閑。若得天光裁一片,連山,寄與知音夢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