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汝州郡樓
黃昏鼓角似邊州,
三十年前上此樓。
今日山城對垂淚,
傷心不獨為悲秋。
黃昏鼓角似邊州,
三十年前上此樓。
今日山城對垂淚,
傷心不獨為悲秋。
黃昏時分,城樓上的鼓角聲就像邊疆的軍號聲一樣。三十年前我曾登上這座樓。如今面對山城我不禁落淚,傷心可不只是因為悲嘆秋天。
鼓角:戰鼓和號角,古代軍中用以報時、警眾或發號施令。
邊州:邊境地區的州城。
垂淚:落淚。
悲秋:對秋景而傷感。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登上汝州郡樓,回首往昔,感慨時光匆匆,結合當時可能動蕩的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歷,心中涌起無限的悲傷,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的人生感慨和家國之思。今昔對比的手法運用巧妙,使情感表達更加強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普遍心境,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江上家山晚翠濃,畫癡端復覓詩窮。李侯卷去亦亡賴,卻對吳儂賦北風。
一簾捲起古今愁,清嘆動高秋。早知酒熱波心冷,趁斜暉一晌登樓。杯底干巖萬壑,江山半壁交州。蕭蕭古壘枕寒流,依舊水悠悠。閒來不管魚龍氣,破工夫去釣滄洲。如此滿天風雨,怎無一個歸舟。
節物臨寒食,莆丘冷淡新。院落尋香雪,京華生軟塵。
無事失卻心,走向門前覓。借問舊知識,寂絕無蹤跡。卻歸堂上審思看,改卻眾生稱心安。不能出外求知識,自向家中入涅槃。大丈夫,昔日有,今日無,家計破除盡,贖得一群奴。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六六三十六,常隨我前后。我亦不拘伊,伊亦不敢走。若道菩提難,菩提亦不難。少欲知足毛頭寬,遠離財色神自安。分明了見三涂苦,世上名聞不相關。
昔嫌上界多官府,不道人間足是非。四十年來悲喜夢,倚闌閒看柳花飛。
丘園養浩久懷安,忽侍天威咫尺間。草制方觀周誥命,籌邊聊重蜀江山。摶風已激三千水,掣電終歸十二閑。天遣詞人來作牧,勒銘重刻劍門關。
五天何處望,心念起皆知。化塔留今日,泉鳴自昔時。古苔生石靜,秋草滿山悲。莫道聲容遠,長歌白雪詞。
送君之曲阜,魯殿謁靈光。琴瑟歌清廟,衣冠拜素王。采芹臨上邑,釋菜得升堂。文字看科斗,簫韶鳴鳳凰。吟壇常倚杏,射圃必穿楊。聽雨泮池曲,舞雩沂水傍。檜圍宮樹暗,花覆苑苔香。東魯諸生喜,西風一鶚翔。贈言兗州去,別意楚波長。遙望云千里,中流葦一航。游魚迎去棹,語燕繞危檣。愿振孔林鐸,時逢文運昌。
自藝心田歲自收,天翁兩眼月臨秋。近臣薦鶚方成表,吉夢逢刀遂得州。吏術無多非問馬,機心已盡不驚鷗。三溪便是桃源路,更欲武陵何處求。
此地何從列姓名,半因新國用輕刑。江湖萬里知聞斷,圖畫相看眼自青。
往來思想任騰騰,已證禪天第一乘。康濟自家馀瀹茗,昭明一室且回燈。晨趨卻曲門多客,夜入蕭寥院似僧。咫尺不殊心境異,懶將公案問南能。
沉香火底吹笙暖,錦幄籠煙滿。綠窗朱戶暮寒生,直是落花飛絮總無聲。春宵猶自黃金價,玉樹江南夜。一天烽火念家山,國破不知幽夢向花間。
混一謀猷早,承平屬任繁。躬行儒不及,陰德獄無冤。草木知遺愛,人林痛達尊。雙珠掌中見,宦業紹家門。
難復難,持心離欲貪涅槃。一向他方求凈土,若論實行不相關。枉用功夫來去苦,畢竟到頭空色還。
高懷逢異境,佳句想吟頻。月冷松溪夜,煙濃草寺春。浮云將世遠,清聽與名新。不見開巖日,空為拜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