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二知軍領郡澄江二首 其二
老父如汝年,監州尚折旋。
后生何聞望,小郡亦藩宣。
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靄連。
菊時吾去此,訪汝擊群鮮。
老父如汝年,監州尚折旋。
后生何聞望,小郡亦藩宣。
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靄連。
菊時吾去此,訪汝擊群鮮。
我像你這般年紀時,任監州之職還需多方周旋。你這年輕人沒什么名望,如今也去小郡擔負起守土重任。申浦的秋潮已經退落,君山與傍晚的暮靄相連。等到菊花盛開時我離開此地,就去拜訪你,一同捕魚。
監州:官職名。折旋:周旋,輾轉。
聞望:名望。
藩宣:指藩鎮的宣撫使,這里指擔負守土重任。
申浦:地名。
君山:山名。
菊時:菊花盛開之時,一般指秋季。擊群鮮:捕魚。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送一位年輕人去澄江任職時所作。當時年輕人去小郡任職,詩人結合自身經歷,寫下此詩表達對年輕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任,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年輕人的鼓勵,又有相聚的期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傳統送別詩的情感內涵。
傾家何計效。
繡戶朱扉徹夜開,
手持銀燭獨徘徊。
滿階青草留應久,
只是羊車不肯來。
舊襲家風號散人,晚承恩詔賜閑身。
放狂泥酒都忘老,厚價收書不似貧。
霜曉方驚群木脫,春晴又喜一花新。
先生偶出人難遇,陌上爭先看角巾。
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聽話頻年況,凄然淚不禁。
歲荒生事儉,世難客愁深。
孝友安時命,文章損道心。
五侯空好士,嘆息少知音。
少年思致身,浮名苦縛束。垂老入名山,山靈笑我俗。
及茲補桑榆,余景未云促。兩山相向中,著我數椽屋。
門庭如水清,四圍長新綠。戶后垂疏桐,庭前植修竹。
短籬繚其間,野花扇余馥。一笑脫塵鞅,斯人在空谷。
方潭廣數畝,垂柳蔭其旁。雜以千株桃,鏡里窺明妝。
曲曲支危橋,孤亭遙相望。山半留叢祠,一角藏紅墻。
風來搖鐘聲,坐久聞花香。白鷗亦忘機,沙渚相翱翔。
衲子幽棲地,青山繞四旁。
林昏知暝靄,溪暖覺遲陽。
泉石關心久,風光引興長。
春云多變態,天末淡微茫。
潔白全無一點瑕,
玉皇敕賜上皇家。
花神不敢輕分拆,
天下應無第二花。
斗分星孤隕,虞庭鳳不還。金龍拋使節,玉筍誤朝班。
世德元明后,家聲王謝閒。國功圖未卒,歸老負江山。
命也雖亡矣,但須銘此墳。朝中尋故事,江外訪遺文。
遠思歸流水,高風寄白云。忠魂在斯否,義亦不忘君。
舊業儒編富,新裝使橐空。潔身辭白日,隨柩載清風。
義與人心在,名須江水窮。諸山同峴首,有子勝羊公。
且止明旌住,玄堂即閉關。素絲蒙柩往,白堊洗車還。
身后千詩在,生前萬事閒。松陵哀怨客,來吊自湖山。
夙世冤憎,聚頭合腦。
面面相看,說個甚么。
低聲切莫使人知,竹石無情須笑倒。
置身云際觀,何為而棲棲。
延目千秋視,所據皆粉齏。
目力既有窮,生年不久稽。
吾心固可引,遙與霄漢齊。
茍守規中見,安能無笑啼。
雕陰山下綏州道,擂紫騮沖無定河。
水回沙走不敢立,停留頃刻身蹉跎。
行到天南渡吼尾,涾?不啻重經過。
自斗六門繞柴社,派分貫串東西螺。
是時秋旱井泉涸,蕩潏盤?旋為渦。
方春一雨黿鼉舞,縱有班匠無輕艖。
當年上馬身手捷,銀鞍不動根連柯;
今乘筍輿仗人力,諸番火伴來奔波。
蚪螭罔象競擎捧,爬沙百腳工騰那。
昔不動顏今股慄,織愁編臆紛乾梭。
平生作事耿奇氣,履險弗懼心靡他。
毋乃勇怯隨年改,念此迸淚雙滂陀!
屹立崔嵬似虎眠,紆回玉井見澄淵。
魚梭細織波間練,豹管遙窺泂里天。
水面螺紋風一縷,江心鏡影月千川。
危峰瀉出源流遠,祗覺虛涵上下連。
閉春樓、小燈紅吐,春煙樓外無數。相思一夜情多少,應似鬢絲千縷。
張節度。祇剩下、鸞簫蛟瑟無人覷。凄涼舊譜。任磚繡呀青,土花笑綠,白日響蛇鼠。
玄禽至,也解雕梁怨語。朱門空鎖高樹。自埋劍履歌塵散,銷歇十年眉嫵。
張節度。又幾遍、白楊風掃墳頭路。殘紅似雨。拚一縷柔魂,冥冥雨里,化作紙錢去。
下馬古寺門,偶與山僧遇。相對兩不言,蟬聲在高樹。
園果垂丹實,園丁日夜看。未曾供寢廟,不敢獻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