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司直韻五首 其五
世閑傳假不傳真,丞相可曾城換銀。
巷掃他家難敵富,氅披之子未為貧。
也知東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釣雪人。
指碔為瑤慚興寄,恨無一縷引千鈞。
世閑傳假不傳真,丞相可曾城換銀。
巷掃他家難敵富,氅披之子未為貧。
也知東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釣雪人。
指碔為瑤慚興寄,恨無一縷引千鈞。
世間流傳虛假之事而不傳播真實之事,丞相哪里會用城池去換銀子。打掃別人家的巷子難以變得富有,披著鶴氅的人未必就是貧窮。也知道那東郡巡視春光的太守,會成為南溪釣雪之人。把似玉的石頭當作美玉,慚愧于這樣的興寄,遺憾沒有一絲力量能牽引千鈞重物。
傳假不傳真:指世間多傳播虛假之事而不重視真實。
丞相可曾城換銀: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典故,可能是說丞相不會做以城換銀這種不理智之事。
巷掃他家:打掃別人家的巷子,可能象征為他人做無意義之事。
氅披之子:披著鶴氅的人,鶴氅常為文人雅士穿著,此處指有一定風度之人。
東郡行春守:指在東郡巡視春光的太守。
南溪釣雪人:有隱居、超脫之意,類似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的形象。
碔(wǔ):似玉的石頭。瑤:美玉。
引千鈞:牽引千鈞重物,千鈞形容力量巨大。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創(chuàng)作時間可能是詩人在經(jīng)歷一些世事之后,對社會現(xiàn)象有所感悟。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虛假浮夸、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對此不滿,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觀點。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世間虛假,表達對淡泊超脫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語言質樸,通過意象對比和比喻來傳達情感和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
炊瓊??桂帝關居,賣盡寒衣典盡書。
驅馬每尋霜影里,
一顧深恩身未殺,爭期皎日負吹噓。
醉下高樓醒復登,
任從浮薄笑才能。
青龍寺里三門上,
立為南山不為僧。
柳煙侵御道,門映夾城開。
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
報仇沖雪去,乘醉臂鷹回。
看取歌鐘地,殘陽滿壞臺。
侍輦才難得,三朝有上人。
琢詩方到骨,至死不離貧。
風帳孤螢入,霜階積葉頻。
夕陽門半掩,過此亦無因。
軋軋推危轍,聽雞獨早行。
風吹宿靄散,月照華山明。
白首東西客,黃河晝夜清。
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閑情。
詩人道僻命多奇,
更值干戈亂起時。
莫作江寧王少府,
一生吟苦竟誰知。
雁過君猶未入城,
清賢門下舊知名。
風波凍馬遙逢見,
芙蓉苑北曲江岸,
期看終南新雪晴。
帶號乞兵急,英雄陷賊圍。
江山猶未靜,魚鳥欲何歸。
城露桑榆盡,時平老幼稀。
書從戰(zhàn)后得,讀徹血盈衣。
東風時不遇,果見致君難。
海岳影猶動,鶤鵬勢未安。
星沉關鎖冷,雞唱驛燈殘。
誰似二賓客,門閑嵩洛寒。
殿角鐘殘立宿鴉,
朝元歸駕望無涯。
香泉空浸宮前草,
未到春時爭發(fā)花。
曲江初碧草初青,萬轂千蹄匝岸行。
傾國妖姬云鬢重,
柳絮杏花留不得,隨風處處逐歌聲。
標奇聳峻壯長安,
影入千門萬戶寒。
徒自倚天生氣色,
塵中誰為舉頭看。
勾踐江頭月,客星臺畔松。
為郎久不見,出守暫相逢。
鳥泊牽灘索,花空押號鐘。
遠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憲廳名最重,假日許從容。
床滿諸司印,庭高五粒松。
井尋蕓吏汲,茶拆岳僧封。
鳥度簾旌暮,猶吟隔苑鐘。
接影橫空背雪飛,
聲聲寒出玉關遲。
上陽宮里三千夢,
月冷風清聞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