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勸農二首 其二
百尺高橋鎮古丘,乘閑莫惜小夷猶。
新楊受日春無際,宿麥翻云歲有瘳。
鷹隼圖南天外意,江山遶北望中愁。
世事難知人易老,一杯聊復寄沈浮。
百尺高橋鎮古丘,乘閑莫惜小夷猶。
新楊受日春無際,宿麥翻云歲有瘳。
鷹隼圖南天外意,江山遶北望中愁。
世事難知人易老,一杯聊復寄沈浮。
百尺高的高橋矗立在古老的山丘上,閑暇時不要吝惜短暫的徘徊賞景。新生的楊樹沐浴著陽光,春天的景象無邊無際;冬小麥在風中翻涌如浪,預示著年成會有所好轉。鷹隼朝著南方飛翔,有著高遠的志向;望著繞北的江山,心中涌起愁緒。世事難以知曉,人也容易老去,姑且喝上一杯酒,寄托這人生的沉浮。
夷猶:從容自得的樣子。
新楊:新生的楊樹。
宿麥:冬小麥。
瘳(chōu):病愈,這里指年成好轉。
鷹隼(sǔn):鷹和雕,泛指猛禽。
圖南:語出《莊子·逍遙游》,指往南飛,比喻志向遠大。
遶(rào):同“繞”。
沈浮:同“沉浮”,比喻盛衰、消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勸農”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視察農事、鼓勵農耕的過程中所作。當時社會或許面臨一些困難,年成有待好轉,詩人在欣賞自然景色的同時,對世事和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抒發對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景與內心之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貂帽頻沾賜,今番新制奇。傳宣宵入直,戴月出宮墀。
閒宵散積抱,澹然得心妙。蛩冷暗響流,燈靜寒光掉。星河累明滅,崖溜落淵奧。林風來朋朋,吹我形影吊。浩歌弄明月,高樓入清照。
世有多事人,廣學諸知見。不識本真性,與道轉懸遠。若能明實相,豈用陳虛愿。一念了自心,開佛之知見。
圣德那能紀,風謠豈易聽。悲笳才一動,群淚已千零。舊事留編簡,馀音入杳冥。秪應松柏路,還有五云扃。
星漢斜,樂無涯。明月千門雪,銀燈萬樹花。
汪郎工筆耕,萬卷供犁鋤。我方買牛具,賃屋鄰子廬。
幡翣離三殿,簫笳接兩都。堯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豈并游韶石,應同去鼎湖。愁聞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邁古大夫名,后成大前造。千崖秋氣高,落成偕父老。
白頭漁父白頭妻,網得魚多夜不歸。生怕渡官搜著稅,巴東轉柁向巴西。
漢家臺殿敞蓬萊,玉柱盤龍接上臺。廿載皇仁深雨露,一時天意變風雷。宮墻夜靜啼烏急,苑樹春歸乳燕來。翹首五云天萬里,小臣雙淚泣秦灰。
山月共徘徊,山泉酌一杯。詩成無筆寫,畫石記蒼苔。
寒山壓樓三日雨,風卷崩云亞高樹。山人無事不下樓,空谷寂寥誰與語。平生故人大馮君,約之不來歲聿莫。歲聿莫,君何之。側聞他日撫州去,又恐促駕江東歸。梅花千樹化為雪,寄贈惟有長相思。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粉塔層層見,朱闌曲曲通。盡教花似往年紅。不信無人惆悵話東風。
長記扁舟過武夷,仙家梅竹滿清溪。山禽盡日憐幽致,爭揀寒枝趁晚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