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仙山浸碧軒二首 其二
浸碧去崖谷,瑯然話夙緣。
水云藏定力,霜雪護華巔。
漸喜虛形槁,祗求實行全。
曾隨癡鈍失,當已得心傳。
浸碧去崖谷,瑯然話夙緣。
水云藏定力,霜雪護華巔。
漸喜虛形槁,祗求實行全。
曾隨癡鈍失,當已得心傳。
浸碧軒遠離崖谷,在此暢快地談論往昔的緣分。水云間藏著禪定的力量,霜雪守護著高聳的山巔。漸漸欣喜于形體的清瘦,只追求行為的完美無缺。曾經因癡笨愚鈍而有所失,如今應當已得到了真傳。
浸碧:指浸碧軒。
瑯然:形容聲音清朗。
夙緣:前世的因緣。
定力:禪定的力量。
華巔:指山巔。
虛形槁:形體清瘦。
實行全:行為完美。
心傳:指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傳授方法,此處引申為得到真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浸碧軒中進行禪修或與友人談禪時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尋求精神解脫、追求內心寧靜的心境,在與自然和禪理的交融中有所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禪修感悟,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表達哲理。它體現了詩人對禪學的探索和理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宋代文人對禪文化的熱衷。
山中風景美,劉阮此忘家。犬吠尋真客,泉香出洞花。衣冠猶漢代,飲饌入胡麻。莫戀人間世,人間日易斜。
年來怯近最高層,一塔摩云愧未凌。桃汛方生花盡落,春心漸老齒猶增。空教酒后添詩膽,欲傍龕前點佛燈。悟得天人和合意,石階枯坐淡于僧。
古制新傳手自裁,滿頭瀟散看云來。欹如孟老元宜菊,折似林宗不受埃。鳧履有情從此狎,鷗機慣見不相猜。皤然洛社群公里,黑發高簪共草萊。
夢回詩思不可遏,赤腳溪頭夜踏冰。忽地風來明月動,彩鸞飛出碧云層。顏色雖殊心不異,漫隨時俗混繁華。清香吹散乾坤外,不是尋常桃杏花。老梅標致何瀟灑,不與尋常草木同。可笑燕山人事別,春風只看杏花紅。翠華影轉宜春苑,苑里紅梅一夜開。學士賦詩承賜宴,內官傳道首緋來。和羹風致誰能解,個個花開耐歲寒。五月燕山木黃落,相逢只作畫圖看。白日遲遲照窗戶,深院不知春幾許?紫簫聲轉香風回,隔簾踏動燕脂雨。十二闌干一院花,春風猶憶舊京華。翠云不隔西湖路,夢入咸平處士家。洞天窅窅無人到,白日丹光出樹林。仙子竟忘食玉法,笑迎春色綠云陰。彩鳳穿花啄石苔,玉窗瓊戶紫煙開。山人不說羅浮夢,卻憶玄都觀里栽。桃杏漫山總粗俗,舊家池館尚春風。道人不作羅浮夢,坐看珊瑚海日紅。山林養得寸心丹,豈是清香不耐寒?今日春風好顏色,任他自作杏花看。玉妃步月影毿毿,燕罷瑤池酒正酣。半夜不知香露冷,春風吹夢過江南。昭陽殿里醉春風,香隔瓊簾映淺紅。翠袖擁云扶不起,玉簫吹過小樓東。羅浮仙子醉春風,玉骨冰肌暈淺紅。一味清香消不盡,幾回飛夢錦云中。仙子歸來逸興賒,夢中猶說舊繁華。春風轉首情何已?卻向江南認杏花。仙子云中駕鶴歸,翩翩霧佩曉風吹。玉肌輕染燕脂色,恰似羅浮夜醉時。滿湖水色凈娟娟,正是春風二月天。醉后不知云尺屋,燕脂飛雨墮樓船。玉骨清臞怯素妝,春風一醉九霞觴。綠房午夜嬌云暖,不夢梨花夢海棠。爛醉西湖處士家,酒痕吹上水邊花。東風蛺蝶迷香夢,一樹珊瑚月影斜。
布死城南未足悲,老瞞可是算無遺。不知別有三分者,只在當時大耳兒。
留君夜飲北風寒,且折梅花耐醉歡。明日桐廬潮去遠,孤帆天際若為看。
天清露白猿聲哀,巫山宛如屏障開。峰回江轉青未了,煙消雨歇空陽臺。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峽,又疑泰華衡廬飛過劍門來。白云幾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見施州路。路杳如線百八盤,人行如蟻云邊度。夷陵漸近楚江分,懶向江頭問沿溯。欲從車馬向荊門,堂上心期不可負。
松峰之下,閑飲刀圭。薦杯火棗交梨。撫動心琴,鸞鶴上下爭飛。虎龍一齊哮吼,便唬回、六賊三尸。陰魔散,覺天清地靜,日月輝輝。斡運金光玉艷,聚祥煙瑞氣,結正嬰兒。體掛仙裳,足履霞彩云霓。口稱不生不滅,指蓬瀛、路上堪歸。遮些個,道家活計,說與人知。
心胸藏釁郤,譽之以為譏。岐路相違左,合之乃成離。
晚覺身名誤,悠悠定孰親。卻回苕水棹,來看武林春。避地將安往,尋山莫厭頻。百錢挑竹杖,云外踏嶙峋。
繞長堤,正東風孕絮,縹緲綠初齊。逝水情懷,浮云世味,芳序回首凄迷。恨彈指,仙曇分短,剩此際和淚憶牽衣。落日孤村,伶俜三尺,碧草天涯。多少哀蟬心事,問青山無語,祗是鶯啼。喚客疏鐘,催程薄瞑,湖上燈火船歸。攬雙鬢星星碎影。甚輕魂不共紙灰飛。一夜空階細雨,還夢棠梨。
盆池香散一株紅,杯酒臨軒醉晚風。病起故人剛下馬,別來豪論欲吞虹。夜深明月當窗白,天闊流云墮地空。擬剪碧筒尋后約,吟壇高起玉河東。
虎攫龍跧數百秋,灘聲長繞半天流。老僧不與人間事,獨立門前一點頭。
楚畹春深候,幽蘭氣味新。宜將紉作佩,寄我玉堂人。
短笛逐秋風,孤舟釣月中。綠蓑煙浪遠,白發世情空。不讓嚴陵操,寧貪范蠡功。江山無限好,蘋白蓼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