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德音入蜀
蜀山萬里外,圣主得遙聞。
歸使愁無路,遺黎泣見君。
千年文物郡,百戰虎狼群。
才退慚司馬,無因寫檄文。
蜀山萬里外,圣主得遙聞。
歸使愁無路,遺黎泣見君。
千年文物郡,百戰虎狼群。
才退慚司馬,無因寫檄文。
蜀山遠在萬里之外,圣主的消息卻能遠達聽聞。歸來的使者發愁沒有歸鄉之路,淪陷區的百姓哭泣著見到君主。這里是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地方,卻歷經百戰,被虎狼般的敵人占據。我才學不如司馬相如而感到慚愧,沒有機會寫下征討的檄文。
德音:指圣主的消息。
歸使:歸來的使者。
遺黎:淪陷區的百姓。
文物郡:指有悠久文化的地方。
司馬:指司馬相如,他曾寫過《喻巴蜀檄》等檄文。
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蜀地處于戰亂,圣主的消息傳到遠方,詩人聽聞后有感而發。可能是在國家動蕩、外敵侵擾的背景下創作,詩人心系國家和百姓。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蜀地戰亂的憂慮和對百姓的同情,以及自己報國無門的遺憾。其特點是情感深沉,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文人的情懷。
白毛扁嘴啄塘花,黃耳頑皮撲落鴉。一扇竹籬常半閉,薰風吹皺碗中茶。
乾坤生長我,貧病怨尤誰。
十日春光偏泥酒,雨中猶見隔墻花。丈人已自無機事,莫道東鄰是宋家。
往歲遙從彭蠡湖,常山地閱武侯圖。忽乘雪里子猷棹,欣對花間太白壺。雁宕寄書知有便,天臺采藥定相呼。兩翁異日為鄰舍,笑說江山大小孤。
手疏宜歸十,心知昨夢非。鴻冥空費弋,鷗舞早知機。風急推潮落,云閑剩雨歸。攀轅多少淚,海岸濕斜暉。
未共黃榆老,容顏似夕暉。雖同翁主嫁,亦逐子卿歸。捲葉拋胡管,裁花著漢衣。喜無青草冢,寂寞在金微。
微意平生在江海,塵冠今日為君彈。高歌感人心,心悲將柰何。
麗天疑有質,連貝各呈輝。森布標分野,群來捧太微。宵占賢士聚,曉覺故人稀。獨喜旄頭落,天山奏凱歸。
吏部信才杰,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云上。豈言陵霜質,忽隨人事往。尺璧爾何冤,一旦同丘壤。
古絹誰藏謝女真,天寒翠袖一招魂。江山嫁盡風流夢,雪滿冰溪月掛村。
天上新傳憲長書,向來人望果非虛。十年劍試磨霜后,百鑒堂開捲雨馀。風月一庭元自在,湖山千里竟何如。我車半識江西路,荊棘須公次第除。
喜有賢人敬長心,老饕長得飫烹飪。陳遵甕減封泥液,董卓臍高塞塢金。燈火每占花黯黯,人琴俱澀雨沉沉。細鱗紫甲宜觴物,酒乏詩窮更漏深。
水隔一山斷,煙微草色初。物情知入暖,世事未全疏。度柳鶯聲澀,過橋日影徐。昔人無復作,憑吊亦何如。
妝臺靜鎖向清晨,滿架琴書日覆塵。一自疏香人去后,可憐花鳥不知春。
春服喜初成,逢君又北征。歸朝先對馬,覲闕際遷鶯。課績過三載,程材擅二京。留都根本在,當寧不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