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講論語二首 其二
躬承清問及年豐,蠶麥今還與舊同。
稼穡艱難周圣慮,農桑勸課即田功。
志民深閔僖公雨,勤業猶存豳國風。
懇懇召和關主德,我皇心直與天通。
躬承清問及年豐,蠶麥今還與舊同。
稼穡艱難周圣慮,農桑勸課即田功。
志民深閔僖公雨,勤業猶存豳國風。
懇懇召和關主德,我皇心直與天通。
親身承受陛下清問年成是否豐收,如今的蠶桑和麥子情況還和過去一樣。耕種收獲的艱難讓圣人憂慮,鼓勵農桑就是在促進農事。深切憐憫志民遭遇僖公時那樣的旱災,辛勤勞作的風氣還留存著豳國的國風。誠懇地祈求和諧與上天感應關乎君主的德行,我皇的心意能直接與上天相通。
躬承:親身承受。清問:帝王垂問。
稼穡:耕種和收獲,泛指農業生產。周圣慮:讓圣人(指君主)憂慮。
勸課:鼓勵與督責。田功:農事。
志民:可能指有志向的百姓。閔:憐憫。僖公雨:可能指僖公時遭遇的旱災等情況。
豳國風:豳國的風氣,豳地百姓多勤勞于農事。
懇懇:誠懇的樣子。召和:祈求和諧。主德:君主的德行。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為皇帝講解《論語》期間。當時社會以農業為本,皇帝關心年成,詩人借此表達對農事的重視以及對君主德行的期望,希望君主能關注民生、鼓勵農桑,以達到國泰民安的局面。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農業的重要性和君主德行的關鍵作用。它突出了對農事的關注和對君主的勸勉,在當時重視農業的社會背景下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反映了文人對國家治理和民生的思考。
翳翳螢影微,札札蟲羽振。一雁從西來,坐覺秋事進。漫游亦何有,所得雪滿鬢。老我一卷書,風燈剔涼燼。
十里蛇原近,宜閟一畝金。亂酲眠暗術,嬌碧擁云林。早晚歸歟計,因循愧此心。江南吾土樂,應得慰消沉。
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留連底事,猶未輕回。應為瑤刀裁剪,容易惜花開。試向湖邊望,幾處寒梅。好是綠莎新徑,剩安排芳意,特地重栽。便從今追賞,莫遣暫停杯。有千株、深紅淺白,倩緩歌、急管與相催。憑看取,暖煙細靄,先到高臺。
油幕群趨夜,胡床獨坐時。濃霜花墜笛,殘月茗收棋。獸錦中朝錫,貂裘上谷馳。呼韓今絕塞,憶共請纓時。
觀名計利了非真,何似江湖習隱淪。戶小但期茶當酒,家貧那有蠟充薪。五花自喜風翻簟,一角人看雨墊巾。上界神仙多護短,不辭長作葛天民。
拜命新除被寵光,觀風持節鎮炎方。三山恩煦繡衣日,八郡威凝白簡霜。冰盌沉紅嘗荔子,曉盤摘綠薦檳榔。圣朝求治蘇民瘼,肯讓澄清說范滂。
吳興水為州,諸山若浮萍。況此一培塿,瑣屑世未名。所欣漁樵居,乃與緇錫并。種竹有萬竿,結茅無十楹。老僧解人意,蹤履能相迎。芳草被行徑,朱藤暗巖扃。蕭條空階暮,日照莓苔青。猶嫌所歷卑,未極游眺情。聳身白云上,始見春申城。想當高會時,樓觀飛青冥。竭海薦罍勺,窮山羞鼎铏。安知千載后,寂寞無人行。煌煌冠蓋區,壤壤狐兔塋。歸來朱門客,聽此松風聲。
秾花纖柳石湖春,春色晴光欲醉人。野鳥不知今古恨,山僧堪證去來因。鷗前遠水疑無地,馬首微風不動塵。許結茅堂看青碧,煙霞從此是閒身。
化工溥萬物,不過亦不遺。何以能不勞,一理以貫之。寂然莫可跡,桴至鼓必隨。一朝十二牛,芒刃不少隳。制度自恰好,形樣咸無疑。夭桃且灼灼,箓竹各猗猗。有鱗盡淵躍,無翼不天飛。人心正爾妙,動靜悉如斯。樞紐在方寸,運化斯為基。眼前日萬變,堯舜一無為。此理無上下,大小隨所知。因物為順應,歡然鳴塤篪。何故天下人,利器不自持。妄端忽一起,紛潰終難支。天開真儒出,幽探萬化機。蒼蒼群生類,何事涂徑迷。
看梅腮妝臘,柳眼緘春,小寒交候。蓂莢雙開,慶生賢毓秀。早著蜚聲,榮登鶚表,正是當年少。大器能藏,待當富貴,功名還就。暫試鸞棲,需期瓜約,未試經綸手。料想黃扉須有分,看璽書飛到。州縣無勞,沙堤已筑,躍馬長安道。歲歲今朝,斑斕品戲,舉觴稱壽。
秋圃寂無有,蕭條殘菊枝。老蛩依日叫,暗蝶傍人飛。鎖澀門開少,莎長人到稀。舊游渾記得,到處即如歸。
矮屋病秋暍,內熱燒中腸。濯濯雨露姿,心眼生奇涼。鄉來翕翕威,奄忽歸何方。天時且如此,人事安可常。
天池之水近無主,木魅山妖競偷取。公然又盜山頭云,去向人間作風雨。
望望幽并隔,行行汴泗來。城荒頹枳棘,殿古蝕莓苔。尺水憐魚服,長途滯駿才。夜看雙劍氣,能復射燕臺。
典去敝貂裘。記為沽春上酒樓。不道霜楓容易到,溫柔。何處仙鄉不可求。一笑不須愁。針線猶堪與婦謀。還我布衣真本色,松楸。焚送無從淚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