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辛憲若五首 其二
榮顯宜超躐,威聲憺外陲。
邊疆多崄歷,麾節(jié)兩朝推。
范子甲兵有,張名草木知。
急流緣底勇,路口峴山碑。
榮顯宜超躐,威聲憺外陲。
邊疆多崄歷,麾節(jié)兩朝推。
范子甲兵有,張名草木知。
急流緣底勇,路口峴山碑。
本應榮耀顯達不斷升遷,威名震懾著邊疆。在邊疆歷經諸多艱險,兩朝都推崇他持節(jié)任職。他有像范蠡一樣的軍事謀略,聲名如張巡般連草木都知曉。他為何有勇毅退出官場急流,如今只能在路口看到紀念他的峴山碑。
超躐:越級升遷。
憺:震懾。
外陲:邊疆。
崄歷:經歷艱險。
麾節(jié):古代大將的旌旗和符節(jié),借指軍事權力。
范子:指范蠡,春秋時期著名謀略家、軍事家。
張名:可能指張巡,安史之亂時堅守雍丘、睢陽,以少勝多,聲名遠揚。
急流:比喻官場中退出得快。
峴山碑:西晉羊祜死后,襄陽百姓在峴山建碑紀念他,見碑者無不落淚,此碑稱“墮淚碑”,這里借指紀念辛憲若的碑。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辛憲若應是一位有軍事才能、在邊疆有卓越貢獻的官員。詩人在其去世后作此詩,可能當時邊疆局勢較為復雜,辛憲若的離世是當地一大損失,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緬懷和敬意。
此詩主旨是悼念辛憲若,高度贊揚其軍事才能和威名。特點是用典恰當,以簡潔語言概括其一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對有功之臣的敬重。
此地先皇駐六龍,鼎成龍去杳無蹤。御床羅帕塵空暗,輦道朱門草已空。題榜侍臣留帝敕,筑亭真士記天容。自憐不及窺弓劍,愁絕寒城響暮鐘。
徑菊陶能得,田瓜邵獨勤。為農消日月,倚杖看風云。插柳俄成樹,籠鵝忽一群。不須憂萬事,客至且醺醺。
隔岸孤村遠,臨溪一徑開。有山都積雪,無處不逢梅。□□□□□,□□□□□?!酢酢酢酢?,□□□□□。
春光未覺好,刻日又春殘。眷愛鶯尋夢,功名魚上竿。過淮先頌橘,當戶解鋤蘭。三復豆萁語,人情到髓寒。
屋邊廢地稍平治,裝點風光要自怡。愛敬古梅如宿士,護持新筍似嬰兒?;揭踪I姑添價,亭子難營且筑基。老矣四科無入處,旋鋤小圃學樊遲。衰病歸來占把茅,譬如僧葺退居寮。因存橘樹斜通徑,怕礙荷花小著橋。古有功名興釣筑,今無物色到漁樵??蓱z歲晚閑雙手,種罷蕪菁擷菊苗。
病魂常似秋千索,妙極形容豈等閒。合是吳城小龍女,偶留清怨在人間。
鼓罷瑤琴遂解形,蕭蕭日影下寒城。薄田供祭遺妻子,新冢題名望友生。地下未應消俠氣,人間誰肯沒詩名。舊廬重過悲聞笛,欲賦《招魂》竟不成。
晴矼步清空,洞戶撫巀嶭。何年出水龍,張口見齒舌。相傳此得名,靈骨蛻如雪。豈其風霆化,詰曲馀故穴。想當夜半歸,九鎖一時掣。
碧云流影就幽芳,明月含情待夕陽。幸可須臾收物象,且將寥廓駐時光。
最是臺衡地,尋常莫浪躋。安危堪借箸,獻替始通閨。欲遇能無巷,不言還有蹊。一辭輕倒屣,誰復問云泥。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時。重到寧非幸,佳游不負期。亂云生石罅,一鳥囀花枝。昨夜知經雨,幽庭水滿池。
筵前且盡主人心,明燭厭厭飲夜深。素袖佳人學漢舞,碧髯官妓撥胡琴。輕分茶浪飛香雪,旋擘橙杯破軟金。五夜歡心猶未已,從教斜月下疏林。
空林有雪人猶臥,破屋無煙門未開。多少洛陽城里客,如何縣令獨能來。
一尊未盡有馀興,二子不來無可人。滿地鳳仙落紅雨,江南八月似殘春。盆池萬點浮萍草,秋雨欲來無定蹤。好是詩人漂泊態(tài),丹陽郭里夜間鐘。瀟瀟風雨客心孤,且盡尊前酒一壺。夜半酒醒愁又到,一聲白雁下平湖。白面道人門不出,晚涼倚樹聽秋風。最憐八月江南好,老雁叫云霜葉紅。
鳳簫吹斷夜初澄,云葉離披玉露凝。絕勝洞庭涼月曙,數聲瑤瑟度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