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蠲流亭
烏傷仇覽仙,一弓扁蠲流。
清流從誰蠲,濁流石之幽。
石之幽定可,齒齒翻成憂。
君看得失珠,象罔無全牛。
烏傷仇覽仙,一弓扁蠲流。
清流從誰蠲,濁流石之幽。
石之幽定可,齒齒翻成憂。
君看得失珠,象罔無全牛。
烏傷的仇覽似仙人一般,在一彎溪流處建了扁蠲流亭。這清流是由誰來清理的呢,那濁流隱匿在石頭深處。石頭深處看似可行,可水流如牙齒般翻涌卻讓人憂愁。您看那得失就像珠子,就像象罔尋找玄珠一樣,事物并非能完全看透。
烏傷:古縣名。仇覽:東漢人,有賢名。這里以仇覽指代建亭之人。
一弓:指一彎,形容溪流彎曲。扁:同“匾”,這里可能指建亭。蠲流:使水流清潔。
蠲:清除、清理。
齒齒:形容水流如牙齒般排列、翻涌。
得失珠:這里用“珠”比喻得失。
象罔:《莊子》寓言中的人物,黃帝曾讓他去尋找玄珠。無全牛:出自“庖丁解牛”,表示對事物有透徹的了解。這里說“象罔無全牛”,意思是難以完全看透事物。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詩題和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聽聞或參觀蠲流亭后有感而發(fā)。當時社會或許存在清濁不分、善惡難辨的現(xiàn)象,詩人借景抒情,表達對世事的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以寄題蠲流亭為契機,通過對亭周圍水流清濁的描寫,引發(fā)對得失、世事的思考。詩中用典豐富,寓意深刻,展現(xiàn)了詩人對社會現(xiàn)象的敏銳洞察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只有閒情搜景物,不將客鬢惜流光。京華才子多文會,眾許清詞每擅場。
山帔蒙霜頂,跏趺巖石中。夜寒虎痾癢,林靜月升空。
養(yǎng)雛自恨羽翼短,翼長飛去豈思返。老烏目斷東南枝,白日青天一何遠。尾禿唇焦徒自啼,啼殺老烏雛詎知。愿雛養(yǎng)雛還勝雛,慎勿齷齪如老烏。
丁香折得宮園馥,苓草移來楚澤春。青愛萬年松色好,君恩又見一回新。
短竹蕭蕭倚北墻,斬茅披棘見幽芳。使君尚許分池綠,鄰舍何妨借樹涼。亦有杏花充窈窕,更煩鶯舌奏鏗鏘。身閑酒美誰來勸,坐看花光照水光。
荊軻一去不復返,易水東流無盡期。
葺茅古林隩,辟蹊崇石根。筱間伏驚犬,桂里過鳴猿。秾春花蔭席,涼秋月滟尊。多君同遠好,華札枉丘園。
賢士不貪婪,癡人好爐冶。麥地占他家,竹園皆我者。努膊覓錢財,切齒驅奴馬。須看郭門外,壘壘松柏下。
嶺上生來月似磨,巖前斷去云如削。遙聞褐吏叩高林,應是雷公催采藥。
寒食東風到舞筵,海棠開遍艷陽天。銀罌杏酪香同飽,畫架榴裙血并鮮。帶雨花神嬌欲泣,怯寒妃子醉無眠。夜深莫更移燈看,今日山廚未有煙。
獨向高堂坐,清風問伯夷。不知孤竹國,何似首陽芝。布被煖如纊,藜羹甘若飴。人生各有志,吾自得吾師。
掃徑偶停帚,幽懷凝佇間。暮樵迷向背,馀響答空山。
雪后晴初。清光新透玉蟾蜍。乍綻小紅香幾樹。處處。粘著謝家吟里絮。
上方層閣倚晴煙,回合諸峰聳碧蓮。午枕不容詩夢就,天風吹雨下危巔。
昨日有雨塵不灑,今日雨多云更長。遙天四望無寸碧,野人稼穡何所妨。頃聞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況路傍。關中雖無橫盜苦,邊餉轉輸日相望。麥豆半為風雨蝕,我秋未布人皇皇。晨興東出望云氣,晴天赤日心自傷。千嘆萬息日將昃,天風不動簾影黑。須臾雨腳下平地,豗喧何啻萬馬力。向夕雖看懸溜微,達旦霏霏雨如織。喜聞優(yōu)渥遍九土,倏忽之間信難測。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塊豈厭物生成。人身痞逆百體滯,氣運所生誰可明。豐年弗儉歉時極,卻與造化生攙槍。安得官長息雜役,令此黔首俱深耕。禁侈薄斂久自足,何必義倉與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