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愚谷游北山韻
登山行復歇,腳力鈍如蛙。
宿雨少游客,荒畦多落花。
公侯歸蔓草,池館破誰家。
同是傷春者,留連惜物華。
登山行復歇,腳力鈍如蛙。
宿雨少游客,荒畦多落花。
公侯歸蔓草,池館破誰家。
同是傷春者,留連惜物華。
登山走走停停,腳力笨拙得像青蛙一樣。昨夜下過雨,山上少有游客,荒蕪的菜畦里落滿了花朵。曾經的公侯如今已埋沒在荒草之中,那豪華的池館不知破敗在哪戶人家。我們同是傷春之人,留戀不舍這美好的景物。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鈍:笨拙。
宿雨:昨夜下的雨。
荒畦:荒蕪的菜畦。
公侯: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高官。
物華:美好的景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對公侯沒落、池館破敗的描寫,可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朝代更迭或家族興衰變化時期,詩人目睹世事變遷,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傷春與感慨世事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變化的敏銳感知。
白首遙知得道馀,不聞詩思近何如。高齋夜雪同誰話?古木寒山獨自居。夢里只尋行去路,愁時聊讀寄來書。夕陽溪上多飛鳥,若個能看影是虛。
山繞招提面面青,黃金臺殿敞春晴。樹分兩徑參差起,水積方池澹沲清。并命鳥飛爭供食,長生魚出聽鐘聲。湛然亭上憑闌久,閑看溪云傍塔生。
明月多情伴客身,人來人去月無聞。從今幾度黃昏月,遍照園林少一人。
天王玉冊頒三殿,漢使星槎下百蠻。鬼國至今通象貢,樓船何處度龍關。海迷南北惟憑日,云起蓬壺忽見山。壯志不愁經歲去,安流應是計程還。
雪避繁華葉勝云,野亭秋后露苞新。橘中不減商山樂,留與昂藏四老人。
石城幽絕處,十里此逡巡。寺古招騷客,山青慰舊人。飲泉醫白首,掃葉助閑身。空羨李郎筆,赤心吾不存。
黃鵠山家城里居,一城金帛走商車。老夫獨數賢兄弟,閉戶齏鹽讀父書。
銅雀臺荒接暮云,西陵歌舞夜深聞。分香賣履言猶在,問鼎橫戈事已陳。新樂府,短歌行,建安風骨最憐君。漳河七二傳疑冢,片碣銘文未足憑。
深林之幽,式聞其香。安得佩之,蓉裾芰裳。
亭亭風霧中,琳瑯自成圃。何言對此君,大業在千古。
地靈通十洞,山邃宅諸仙。怪似龍逢霹,高疑劍倚天。巖端鎖丹灶,石罅逗溫泉。卻憶登樓堞,徒能見巨然。
春盡筍平出,溪紆徑轉長。衛風幾淇澳,吳楚自江鄉。葉細含煙潤,枝高帶月涼。直虛明素抱,吾汝愛文章。
小雨何曾濕,輕云苦易開。蛟龍自喣沬,江漢欲飛埃。碧草寒仍短,喧禽去不回。楚山長對日,未信有陽臺。白日麗江上,初晴風景饒。春愁來集眼,暖氣起連宵。曠野蒼茫合,饑鳶上下飄。長亭送行處,稍復柳垂條。巫峽空多雨,江南自有春。瘴排寒色早,晴發歲華新。地暖仍馀濕,風和欲起塵。舊傷千里目,巳復覺愁人。
殘照下西嶺,微云翳輕陰。蹇驢行落葉,歸思在秋林。
鳳翔城南山路迷,鳳翔城東人來稀。黃塵鞍馬偶相及,乃是史子京都歸。倉忙問訊語未已,手出平安遺我思。開緘一讀為再讀,咫尺慈顏不遠違。匆匆二月長安道,南北馳心似秋草。女孫解語學念詩,應道在家貧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