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贊
獅子吼,無畏說。
空處挨,緊處捻。
彼上人,縮卻舌。
不二門,都敗闕。
五髻童真七佛師,卻證烏龜成白鱉。
獅子吼,無畏說。
空處挨,緊處捻。
彼上人,縮卻舌。
不二門,都敗闕。
五髻童真七佛師,卻證烏龜成白鱉。
如獅子怒吼般,無所畏懼地宣說佛法。在看似空無之處去探尋,在緊要關鍵處去把握。那些所謂的高僧大德,卻不敢言語。本應不二的法門,都出現了缺失。文殊菩薩作為五髻童真、七佛之師,這里卻調侃說他證悟的境界如同烏龜變成白鱉(一種帶有詼諧意味的表達)。
獅子吼:佛教用語,比喻佛菩薩說法無畏,如同獅子怒吼。
無畏說:毫無畏懼地宣講佛法。
空處挨:在虛空、空無的地方去探尋。
緊處捻:在關鍵、緊要的地方去把握。
上人:對高僧大德的尊稱。
縮卻舌:不敢說話,有所顧忌。
不二門:佛教術語,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
敗闕:缺失、缺陷。
五髻童真:文殊菩薩的一種形象,頭頂有五髻。
七佛師:文殊菩薩被尊為過去七佛之師。
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作者處于對佛法有一定思考和探索的時期,不滿于當時一些形式化的佛法宣講,試圖以獨特方式表達自己對佛法的見解。
這首《文殊贊》主旨在于以獨特視角審視佛法,打破常規認知。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詼諧,表現手法新穎。在佛教文學中,它為人們理解佛法提供了別樣思路。
長夏香臺里,客愁何處消。青錢荷葉嫩,黃口燕雛嬌。煮茗嘉賓至,敲詩好句饒。弗嫌山寺僻,同榻到明朝。
誰道吟懷淺。有鯤弦、吳天怨別,苦啼春雁。煙雨溟濛明朝路,蘭枻暫教留戀。更細寫、愁痕低泫。一幅墨花和淚舞,料桃潭、不及情難遣。楊柳岸,片帆遠。冷風吹皺滄波面。最難忘、詞場伴侶,故鄉英彥。千里卜居南朝地,憑吊粉殘脂黯。但夢里、蘼蕪繾綣。錦瑟年華須痛惜,待重逢、暢瀉金樽滿。鬢邊語,音睍睆。
弱云亭午弄春嬌,高柳無風妥翠條。懶讀夜書搔短發,隔垣時聽賣餳簫。
兵戈擾擾雜風塵,苦憶魁梧一舊人。滿眼黃花排作陣,祇宜閒對白綸巾。
老人峰下鐵橋邊,曾有仙人舊置田。莊號梅花亦清趣,不妨身作老南泉。煙嵐重疊數峰紆,阡陌相連百畝馀。陌外溪流鐵橋水,尋常策杖意多舒。一丘一壑正相宜,水秀山清慰所思。塊石枕頭何代事,寥寥古道憶吾師。幕天席地即繩床,微月峰頭助夜光。擁毳坐來群動息,安心似不費商量。雨過土灶猶流水,日上茅茨未起煙。早炊還到午炊熟,飲啄隨時但聽天。
少年一日幾鴟夷,瓦甓而今力不支。莫笑杯中酒量減,至和全在半醺時。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則,鈔得兩三篇。
右丞今已歿,遺畫世間稀。咫尺江湖盡,尋常鷗鳥飛。山光全在掌,云氣欲生衣。以此常為玩,平生滄海機。
明帝章朝物,三雍復舊常。籯金賞西域,雅樂奏南陽。拜老鴻徽茂,祈農盛典彰。珍符昭美應,獻壽表隆昌。
赤米熟炊元自軟,黃齏頻倒不多酸。縱令酒負尋常債,也勝人求本分官。
買臣富貴徒為爾,王質神仙亦已休。紅日半竿村下路,青山幾處擔頭謳。閑為空谷生音響,靜與詩翁助唱酬。記得林間初睡起,一聲凄寂萬山幽。桃源應莫問漁郎,到處神仙自有鄉。欲食蟠桃尋洞府,且看修竹向宜黃。歲寒一節心常固,月落千尋影更長。我若過門閒適興,主人相見亦無妨。杜子夏非卜子夏,漢秋胡異魯秋胡。君看世厭劉淵也,豈有人祠石勒乎。水色山光元自好,古名今姓偶相符。我逢勝境須題詠,不管神靈有與無。
孤客坐涼月,空庭似早秋。樹深還見影,衣薄不勝愁。身世雙蓬鬢,乾坤幾泊鷗。遣悲惟中酒,何處可登樓。浙水三千里,蓬山一萬重。流年如激箭,深夜又聞鐘。客思沾裳易,家書下筆慵。清輝空復好,見汝更愁儂。
征南滿腹智,實似小兒癡。漢水有涸日,沉碑無出時。
駿骨燕臺事有無,看花重入舊玄都。談詩客豈唐供奉,作賦人俱漢大夫。筑畔虹飛滄海近,毫端霞起赤城孤。何須遠締平原約,到處黃公是酒壚。玉殿瓊樓坐太清,追隨仙侶到蓬瀛。天垂越國星文聚,地擁吳山雪色明。嘯傲琴尊仍北海,招攜環佩盡西京。狂歌不信雙龍合,匣底芙蓉夜夜鳴。飄零華發塞門回,結社錢塘辟草萊。江左才情饒陸謝,梁園賓客擅鄒枚。含杯象緯中天出,握麈虹霓大澤來。好為湖山留勝事,抽毫同上越王臺。癡絕曾聞顧虎頭,諸孫文苑尚琳球。書飛白鴿霞光動,劍舞蒼龍雪色流。獨訪秦封過泰岱,遙探禹碣上岣嶁。玄亭寂寞歸來事,乍許侯芭一校讎。
櫻桃初進綠筠籠,蜜酪隨供綵帕蒙。靸面金盤五十只,傳宣先賜二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