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干寒拾贊 其三
道兮無貧,德兮有鄰。
五峰雙磵,誰主誰賓。
相靠而睡也,象王回顧。
相呼而笑也,獅子嚬呻。
噫,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
道兮無貧,德兮有鄰。
五峰雙磵,誰主誰賓。
相靠而睡也,象王回顧。
相呼而笑也,獅子嚬呻。
噫,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
道不存在貧窮,有德之人必有良鄰。五峰與雙澗,誰為主誰為賓呢。他們相互靠著睡覺,如象王回首顧盼。相互呼喚而笑,似獅子發出吼聲。唉,若不明白這個道理,修行只是白白辛苦。
道兮無貧:道沒有貧富之分,道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存在。
德兮有鄰:出自《論語》“德不孤,必有鄰”,指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五峰雙磵:五座山峰和兩條山澗,可能是豐干、寒拾生活的地方。磵,同“澗”,山間流水的溝。
象王回顧:象王是佛教中對大象之王的稱呼,這里象征著一種威嚴、自在的狀態。
獅子嚬呻:獅子是百獸之王,嚬呻指吼叫,象征著一種震撼、有力的氣勢。
豐干、寒拾是唐代天臺山國清寺的高僧。這首詩可能是后人對他們的贊美之作。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人們對高僧的修行和境界十分推崇,作者創作此詩或許是為了宣揚他們的精神和理念,引導人們正確修行。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豐干、寒拾的修行境界和精神內涵,強調修行要領悟真諦。其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范圍有限,但對于研究佛教文化和高僧形象有一定價值。
樓上風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聞。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霜毫拔月出句吳,分贈多應進貢馀。筵閣校經資檢討,管城錫號自中書。九重綸綍曾參贊,三輔英雄藉薦除。今日茅齋陪硯席,且供鉛槧沐方諸。
金鑒千秋皎,陰管一陽溶。片言鑄公鼎,只字起黃鐘。覽德來高鳳,無首戒群龍。白衣明反相,城府避深胸。去去荊州史,冥飛那可從。
桐園三尺聘君墳,猶有門人為掃云。此日英靈應識我,斯文風氣莫如君。吟殘老杜詩千首,看破伊川易幾分。未了平生端的事,九原風露倍酸辛。
八葉炎圖茂,千齡圣主昌。農桑開漢域,禮樂煥周庠。晏粲三登樂,謳吟七閏長。徽名辭鏤玉,盛舉冠前王。運屬宣和末,干戈變故仍。倦勤修內禪,流澤啟中興。雎水千麾集,胡沙八駿騰。尺書傳諱日,寰宇淚如澠。孝感柔強敵,和盟定一朝。龍輴來瀚海,鶴駕返神霄。歌吹仍祠禹,羹墻若見堯。稽山同峻極,從此百神朝。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吳江孤樹。幾點朱鉛,幾度怨啼秋暮。驚舊夢、綠鬢輕凋,訴新恨、絳唇微注。最堪憐,同拂新霜,繡蓉一鏡晚妝妒。千林搖落漸少,何事西風老色,爭妍如許。二月殘花,空誤小車山路。重認取,流水荒溝,怕猶有、寄情芳語。但凄涼、秋苑斜陽,冷枝留醉舞。
擁爐寒夜坐,寂寞對閒居。凍雪千山白,情人萬里馀。京南無過雁,汶上少來書。愁絕殘燈里,橫窗片月虛。
蕭蕭草木映疏籬,猿鶴相看似見疑。大雅保身還自愧,不須更誦北山移。
豪士家園為我開,樹頭樹底錦堆堆。書生大嚼真快意,不枉戎州走一回。錦荔戎州第一奇,大如雞子壓枝垂。金刀剪下三千顆,對客從容把酒卮。害馬勞人事已灰,長安無復使臣來。滿園蓊蔚千千樹,盡是楊妃死后栽。錦樹高枝種萬窠,歲收百斛足生涯。八錢買得一斤重,魯直詩中特地誇。錦殼中間玉一團,樹高數丈實難攀。瀘戎顆顆甜如蜜,夔梓累累味薄酸。
篷底凄風過似箭,枕邊急浪響于雷。夢魂曾到桐陰下,夜未三更又卻回。
虞帝傳聞葬九疑,蒼梧遠在桂江湄。空山黼黻瞻龍御,落日簫韶想鳳儀。墓木曾經巡狩地,風云誰見陟方時。空遺二女瀟湘曲,明月滄波萬里思。
嚴城五夜啟重關,燈火交光似大山。秾李謾誇游妓輩,傳柑遙憶侍臣班。西樓涼月歸來晚,南陌和風笑語間。可是吳兒貪樂事,踏歌到曉不知還。月色分明勝昨宵,游人街上踏瓊瑤。馬頭塵土從飛仆,鰲背星辰欲動搖。梅弄粉香風不定,柳添黃色雪才消。太平有象黎民樂,一曲笙歌倚洞簫。神仙宮府畫圖開,端使詩人詠有萊。燈火直從天半落,綺羅都向月中來。已聞獻策瞻龍袞,又見吹笙下鳳臺。莫遁草茅無補報,也曾終夕望三臺。
名花不入小家園,歲歲花時沸管弦。只恐春風容易過,鄰翁耕作種瓜田。
有鶴褊褼海上來,乘風爰止梁王臺。洪河怒濤野蕭瑟,含情顧影卻飛回。十洲來往群仙戲,舉身下上隨云氣。君不見夜來東海頭,南極一星光照地。
澄輝不與桂枝春,一墜星河為黯辰。天底水光如玉鏡,生生映作鏡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