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
點點凝煙望未收,六朝遺跡遍荒丘。
自從絳闕雄江面,誰把朱泥染石頭。
崗斷曉榛雙阜虎,岸長春草一灘鷗。
諸公多少新亭恨,不是知心莫上樓。
點點凝煙望未收,六朝遺跡遍荒丘。
自從絳闕雄江面,誰把朱泥染石頭。
崗斷曉榛雙阜虎,岸長春草一灘鷗。
諸公多少新亭恨,不是知心莫上樓。
那點點凝聚的煙霧遠望難以消散,六朝的遺跡遍布在荒丘之上。自從華麗的宮殿雄踞在長江之畔,又有誰曾用朱泥涂抹石頭城。山崗斷裂,清晨的榛莽中似有雙虎盤踞,江岸春草生長,一灘上都是鷗鳥。諸多賢士心中有多少新亭之恨啊,不是知心人不要登上這高樓。
凝煙:凝聚的煙霧。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相繼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絳闕:宮殿。
朱泥染石頭:朱泥涂抹石頭城,可能指對石頭城的建設或裝飾。
曉榛:清晨的榛莽。
雙阜虎:兩座山崗像臥虎。
新亭恨: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在新亭宴飲,周顗感嘆風景依舊但山河變色,眾人相對流淚,后用以表示對國家淪陷的悲憤。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詩人看到石頭城的荒涼破敗景象有關。石頭城曾是六朝古都,見證了朝代的更迭興衰。詩人面對這歷史遺跡,聯想到國家的命運和賢士的悲憤,從而創作此詩,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國家命運堪憂的時期。
這首詩以石頭城為主題,通過描繪其荒涼景象和引用典故,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池臺密相望,曾是故侯宅。 賞心知幾人,喬木已百尺。 低花拂烏帽,古蘚駮蒼石。 欲問昔豪華,秋風掃無跡。
小閣平池陽,危橋屬花嶼。 杖履樂幽閑,龜魚蔭深阻。 刻柱記新漲,弄水滌煩暑。 物我久相忘,珍禽近人語。
緝茅如蝸廬,容膝才一丈。 規圓無四隅,空廓含萬象。 繩床每宴坐,不與物俯仰。 惟許歲寒君,虛心環幾杖。
花如窈窕人,宛在水中沚。 當軒有余妍,終日玩芳蘤。 池清藻壓枝,波動魚爭蕊。 錦帳想含春,歸心浩然起。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 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恃愛如欲進,含羞未肯前。 朱口發艷歌,玉指弄嬌弦。
朝日照綺窗,光風動紈羅。 巧笑蒨兩犀,美目揚雙蛾。
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當信抱梁期,莫聽回風音。 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 君志固有在,妾軀乃無依。
鐵笛穿花去。問長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破帽青衫塵滿面。不識何人共語。且面壁、聽風雨。惟我虛中元識破,笑人間、日月無停杼。名與利,莫輕許。人生窮達皆天鑄。試燈前、為問靈龜,勸君休怒。心肯命通元有數,何幸知音記取。季主也、應留得住。百歲光陰彈指過,算伯夷、盜跖俱塵土。心一寸,人千古。
琴彈十八拍,聽此雙淚流。 一死固已難,萬言復誰尤。 九原見衛子,何語可以酬。
奇芬煦寒洌,龍蛇墨池蜿。頗思日夕從,所惜歲華晚。
頓深循陔心,月杪欲云返。氣聯別愈難,情親景彌短。
相期各千秋,攜手話梅巘。獰飆雖切肌,但覺春意滿。
愛君若皓月,見影即搴幰。明年二月期,屈指未愁遠。
我兄善擇友,半多嵇阮交。見子所為文,久思結同袍。
今直泛鴛水,居然叩蓬蒿。精采固奕奕,詞源更滔滔。
款留宿南園,對壘詩城高。閒騎出挑戰,苦無赫連刀。
緩兵得奇計,一醉方陶陶。
太原裼裘來,群知是天人。阿瞞捉刀立,胡奴諦其真。
濁世尚皮毛,抵掌效儀秦。毋乃優孟似,不足對大賓。
鸞皇半空翔,肯與鵝鶩馴?輪囷復芬郁,我方識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