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鐵柱宮葉法師
不嫌來往日詩筒,春興無窮我欲東。
一雨放行三尺水,萬松回納半帆風。
且將南浦難題景,寄在西山絕頂峰。
柳處酒家花處寺,并留他日款游從。
不嫌來往日詩筒,春興無窮我欲東。
一雨放行三尺水,萬松回納半帆風。
且將南浦難題景,寄在西山絕頂峰。
柳處酒家花處寺,并留他日款游從。
不嫌棄我頻繁用詩筒與您來往交流,春日興致無限我卻要東行離去。一場雨讓河水漲了三尺助我前行,萬松林間回旋送來半帆順風。暫且把南浦那難以描繪的美景,寄托于西山的絕頂峰。柳樹旁的酒家、花叢中的寺廟,都留待日后我從容游覽。
詩筒:古時盛詩稿的竹筒,也指傳遞詩稿。
春興:春日的興致。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
款游從:從容地交往游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要離開鐵柱宮時寫給葉法師的。當時詩人春日游興正濃,可能因有事需東行,在與法師分別之際寫下此詩,既有惜別之情,也有對未來再游的憧憬。
這首詩主旨是留別,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清新的詩風。
博士曾森戟,甘棠愛尚新。
漫馀受廛叟,獲見拜廳人。
醴酒多延士,蒲鞭不及民。
一年三易守,無乃送迎頻。
論蜀三年戍,
還吳萬里船。
云歸雙節后,
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傳,
一丘陽羨田。
浮生如此了,
何必更凌煙。
衡門兩板向南開,古圣前賢盡日陪。
垂柳二株分左右,清溪一曲好徘徊。
近看林鳥沖天去,遠睹風帆入席來。
第一賞心何物是,百竿竹影掃塵埃。
庭前木蘭花,皦皦扶春陽。
鶴鳴夜漏午,步花獨歌商。
低迷露濕衣,浩蕩月滿梁。
深省渺誰語,中心空自藏。
華藏經堂佛地尊,
晴光步去倏冥昏。
雷聲催雨千峰暗,
云氣沈山萬樹吞。
泉入急流添暗響,
崖懸新綠濕苔痕。
須臾霽色饒清韻,
風卷松濤出寺門。
天意如人意,新年換舊年。
索梅寒一笑,學柳懶三眠。
硯席仍多事,詩文未了緣。
憐他枯管蕊,時亦露春妍。
歲盡君當又一歸,開正我亦具征衣。祇今湖北地非遠,異日江東書恐稀。酬唱未能相數數,別離于此再依依。到家無事還宜早,柳弄色時梅片飛。
君詩悟入已多年,信手拈來總自然。靜似幽人居在谷,勇如壯士起臨邊。波瀾收卷雖馀地,光艷發舒終屬天。笑我饑吟空白首,亂蛩衰草晚風蟬。
蚤歲攻文籍,中年樂宦游。儒林有根柢,王府贊謀猷。山擁秦城壯,云連玉笥幽。功成身已退,底事致愆尤。
一死人皆有,嗟君獨可哀。金陵歸白骨,玉笥失英才。猿嘯悲風急,山空古木摧。相過一灑淚,明月照蒼苔。
關山征戍遠,
閨閣別離難。
苦戰應憔悴,
寒衣不要寬。
開元法曲夢華遙,
腸斷春云度玉簫。
寶馬香車今夕動,
幾人回首杜鵑橋。
百尺竿頭行闊步
紫羅帳里撒真珠
山僧贏得呵呵笑
未審諸人會也無
蠕蠕此毛骨,靜念夫為誰。
若無異乎物,于彼何等差。
蟠桃有美實,千載誰與期。
力有及子孫,聊謀一日炊。
少小諸兒中,舅氏謂可語。
耕種亟失時,厥咎寧在雨。
感公父母心,猶念媒此女。
久無飛鳴想,氋氃況能舞。
一載平夷城,兩石平夷谷。
刷龜不成氈,懸鳣呼樹木。
念公更南去,老別情舐犢。
勢固難相從,何時當來復。
抱癰不忍割,全外而潰里。
我觀麒楦場,似無一足恃。
萬針事履底,落地即污滓。
明月四更頭,私心欲如此。
暮夜四瞻望,煙霏蔽高岡。
浮云過微月,野草被清光。
寒氣厲凄緊,朔風吹衣裳。
飛鳥尚有息,我獨何徬徨。
弟兄異鄉縣,焉得共翱翔。
引領還復入,沾襟涕淋浪。
釵邊淚紋。燈邊夢痕。
花開處處思君。況無花過春。
鬟飛斷云。衣殘舊熏。
垂楊一路黃昏。到東風墓門。
填詞老手,筆非秋垂露。髯也風流玉田侶。把金眉小硯、付與紅兒。攜教坐,長在國山青處。
烏絲欄乍展,回顧桃鬟,寫出花間斷魂句。蕉葉當輕茵,聽譜參差,纖指下、纏綿如訴。千二百、輕鸞定飛來,須挽住榴裙,莫教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