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懷古十詠 南樓
憑暖朱欄醉已酥,樓前眼纈望中疎。
漢陽草樹看來短,淮岸漁家淡欲無。
薄暮鴉翻千點墨,晴空鴈草數(shù)行書。
多情庾亮吟魂遠,風泛蘆花秋滿湖。
憑暖朱欄醉已酥,樓前眼纈望中疎。
漢陽草樹看來短,淮岸漁家淡欲無。
薄暮鴉翻千點墨,晴空鴈草數(shù)行書。
多情庾亮吟魂遠,風泛蘆花秋滿湖。
我憑靠著溫暖的朱紅色欄桿,已醉意醺然。樓前的景色如眼花時所見般模糊稀疏。漢陽的草樹在遠望中顯得矮小,淮河岸邊的漁家隱隱約約快要看不見。傍晚時分,烏鴉翻飛如千點墨痕;晴朗的天空中,大雁排成數(shù)行字的形狀。多情的庾亮吟詩的魂魄已遠去,秋風泛起蘆花,整個湖面滿是秋意。
憑暖:靠著欄桿,時間久了,欄桿都被身體捂熱。
眼纈(xié):眼花時所見的景象,這里形容景色模糊。
疎:同“疏”,稀疏。
淮岸:淮河岸邊。
薄暮:傍晚。
鴈草:“草”可能有誤,應為“雁行”,指大雁飛行時排列的隊形。
庾亮:東晉時期的人物,曾在武昌有諸多事跡,常與南樓相關聯(lián)。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可能是詩人在游覽武昌南樓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詩人觸景生情,由南樓的景色聯(lián)想到歷史上在此留下故事的庾亮,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以武昌南樓之景為依托,將眼前秋景與歷史人物相結合。主旨在于借景抒情,抒發(fā)對歷史的感懷。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悠遠,在文學上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悟。
由來哈密屬中華,圣主承乾統(tǒng)一家。
何意魯?桴釁鼓,卻教禁旅動征笳。
王師久駐思文化,帝子深謀必武加。
一擊開疆三萬里,不教兵甲守龍沙。
同云自成幄,飛雪來無根。一為清風卷,坐見東方暾。
重陰偶復合,飛霰滿南軒。油然青春意,已見出土萱。
老病一不堪,惟恃濁酒溫。開戶理松菊,掃蕩無遺痕。
卷舒朝夕間,誰識造化元。乾坤本何施,中有神怪奔。
萬物極毫末,顛倒何足掀。老農但知種,荷鋤理南園。
雨花臺下承明發(fā),盡日王維畫里行。
到此溪山愈幽絕,令人想見謝宣城。
萬壑長風吹老髯,輕云時送雨廉纖。
暫停候館拈春碧,愛殺春盤野薺甜。
浙江指滇池,計程乃盈萬。
先君賦行役,邊徼揚令問。
文翁辟講肆,弦管有流韻。
樂職已陳詩,講德方撰論。
空馀神馬頌,竟絕碧雞訊。
愧非倫芝才,清名軼南郡。
悵同是、天涯羈旅,恨別傷離,黯然難賦。滿目烽煙,忍堪飄泊不歸去。側身東望,指點點、金堤樹。樹外是斜陽,只不見、皖公山暮。
無語,奈蕭蕭落葉,未把玉驄留住。家山夢里,怎知我、客程還阻。更休說、絕代才華,也一例、琵琶酸楚。怕后夜思量,淮水都無情緒。
芳草天涯猶似昨。未老韋郎,依舊成飄泊。如此江山原不惡。歸來恐化遼陽鶴。
陌上花開春有約。楊柳千條,還是依城郭。愁到湘樓杯酒薄。不許浪說還京樂。
小亭斜坐近花欄,
碧樹清陰宿雨乾。
聽罷蟬聲風曳去,
綠波深處夕陽殘。
寒怯衣棱峭,眉嫌鏡影濃。病馀落絮不禁風,為倩游絲宛轉、罥飛紅。
泥酒心猶怯,搴芳事已空。梨花深院靜簾櫳、又是一年春負、雨聲中。
門外雨滴聲,
家和萬事成。
歸來無一物,
令人憶鏡清。
霜髭不摘老可憎,
跡雖未然心已僧。
舌根鼻觀習氣在,
茗椀策勛香事仍。
八月離長安,二月返鄉(xiāng)社。銜泥雙燕兒,依舊簾攏下。
二月返鄉(xiāng)社,四月即長道。兒童隘巷觀,高士隔溪笑。
辛苦老魚軒,廿年同道路。今日白楊村,鄉(xiāng)留我獨去。
直節(jié)棱棱是此君,
耳孫卻以曲為名。
首陽山下知難種,
祇可斜封向管城。
日暮相忘城上亭,云深祇見數(shù)峰青。
傅巖可獨為霖雨,荀里還歸聚德星。
漢水溯風增浩蕩,蘭花著雨長芳馨。
嘯吟久不過諸葛,豐度今誰似九齡。
撫我百醉詩,把此一杯酒。
水南撼霜飆,山月復在牖。
禪家話三三,伯主約九九。
得友良獨難,呻吟倍搔首。
鐘聲殷空山,燈影照只字。
區(qū)中無妙心,天外有能事。
消長以隆替,昏旦而寤寐。
白夫阮籍眼,擁矣謝安鼻。
驅車晦朔改,首路軌轍長。
行役屆三川,日夕及洛陽。
遐征息徒御,眇默感星霜。
西盻嵚崟嶺,東眷梁陳疆。
河朔異風壤,伊谷絕津梁。
崇芒郁嵯峨,鴻流浩茫洋。
緬想東都盛,曠野莽可傷。
故國喬木悴,高墳華黍荒。
不必雍門嘆,吁嗟熱中腸。
修名愧不立,蓬心互旁皇。
佇立萬里客,關山鴻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