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蜀客
萬里潼川路,連年沒野蒿。
君家在何許,客寺忽相遭。
渴雨秋云熱,窺人夜月高。
時平歸蜀去,應記識吾曹。
萬里潼川路,連年沒野蒿。
君家在何許,客寺忽相遭。
渴雨秋云熱,窺人夜月高。
時平歸蜀去,應記識吾曹。
潼川遠在萬里之外,連年戰亂使得道路長滿了野蒿。你家在哪里呢,卻在這客寺忽然相遇。秋日的云朵因久旱盼雨而顯得燥熱,夜晚的月亮高高掛著,好似在窺視著人。等到時局太平你回蜀地去時,應該記得我們這些人。
潼川:地名。
沒:淹沒,這里指被野蒿覆蓋。
何許:何處。
相遭:相遇。
渴雨:渴望下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連年沒野蒿’可推測當時處于戰亂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受影響。詩人可能在旅途中與蜀客相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戰亂的感慨和對太平的期盼,通過描寫荒涼之景和與蜀客相遇的情景來展現。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反映當時社會現實方面有一定價值。
聞說牡丹開了,催人消息堪驚。解道惜春春已老,亂紅飛絮江城。看得韶光太賤,鶯花應笑無情。日日花前扶醉,還防天有陰晴。來歲牡丹花又發,誰人霜鬢回青。等是蜉蝣身世,塵夢恨難醒。
茹素頻年茶當酒,清秋淑景醒為酣。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賓朋斝酌三。叔子樽前陪共樂,諸孫嶺外想分甘。燕城忽聽砧聲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擇繼當時屢問名,邑南唐氏有家聲。平生婦道堪書處,請看彭門七弟兄。
風流數得賀家湖,觀里黃冠是酒徒。笑出市壚留劍當,醉臨秋水索花扶。當時未免呼狂客,后世猶堪勵鄙夫。落日無從訪陳跡,商聲為我起菰蒲。
兩處擒來共一爐,一泓真水結真酥。刀圭滋味吞歸腹,澆灌黃芽產玉符。
行年七十有六,隨世名言則然。應酬袞袞萬狀,變化離坎坤乾。人情曲折參錯,動靜多寡后先。孰有孰虛孰實,無高無下無邊。清明靡所不照,一語不可措焉。先圣為是發憤忘食,某也何敢空度歲年。
揚帆攜夢江湖客,西風夾岸摧重碧。岸上有高樓,上樓望十洲。十洲望不見,嘆息滄波遠。水遠白云遮,不知何處家。
黃河南渡陟平岡,迤邐坡陀接北邙。一望荒丘秋草里,誰知庶姓與君王。
麻姑笑坐紫鸞車,夜過東陵舊相家。白玉壺中傾竹葉,青云堂上醉萱花。九還漫鍊終須就,六甲才周未足誇。更報兒郎好消息,曲江騎馬試烏紗。
西風吹露下秋空,烏鵲無聲占碧桐。天氣微涼人好睡,闌干閑在月明中。
日日碧山去,香草生還蹋。幽禽識履聲,間鳴故相狎。意行不知遠,清嘯得虛答。石上綠云生,巖下紫煙合。莫負今日晴,聊折山花插。
東吳望族君家最,倒指風流盡逝波。綠野池臺春草遍,古槐門巷暮蟬多。諸郎冷落傳緗素,故老依稀說佩珂。獨有玄成經術在,驍騰無計柰君何。
山風清不已,山月朗無終。一綠通吳楚,千流變徵宮。林深詩思俊,云異畫圖工。造化應無意,時時與我同。
春山青,春水綠。一枝兩枝梅花開,十里五里村路曲。石城云影聚復散,草店雞聲斷仍續。莫言描畫心手拙,此景當前本奇絕。誰能一字施品評,簡盡五千四十八。道人笑我虛開口,矢上加尖成漏透。背卻法堂穿草鞋,井深綆短終難搆。
君是當年王子喬,忽乘鸞鶴上云霄。蓬壺自有神仙侶,空為英魂賦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