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觀
天風吹衣霞颼颼,叱馭從南來羅浮。
何謂玉笥搗藥鳥,亦于石樓喧夜愁。
仙翁定知野人到,道觀聊為朝真留。
一粒刀圭吾不與,大椿那有八千秋。
天風吹衣霞颼颼,叱馭從南來羅浮。
何謂玉笥搗藥鳥,亦于石樓喧夜愁。
仙翁定知野人到,道觀聊為朝真留。
一粒刀圭吾不與,大椿那有八千秋。
天風拂動衣衫,云霞颼颼作響,我驅馬從南方來到羅浮山。為何玉笥山上搗藥的鳥兒,也在石樓發出夜晚憂愁的喧鬧聲。仙翁想必知道我這個山野之人到來,在道觀暫且為朝拜真仙而停留。我不希求那一粒仙藥,大椿樹哪能有八千年的壽命呢。
叱馭:驅馬。
玉笥:山名。
刀圭:中藥的量器名,后借指丹藥。
大椿: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之樹。《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羅浮山是道教名山,多道觀,常有文人墨客前往游覽。詩人可能在游覽沖虛觀時,面對道觀的神秘氛圍和求仙文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求仙之事的看法。
此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求仙問道的理性態度,不迷信長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求仙文化的思考。
集編名甚雅,之子信吟徒。
不是綦聞籟,應如惠據梧。
但令鳴中律,何用句成圖。
蠅蚓嗤時輩,能聯石鼎無。
茲邑猶淳古,君行作長官。
假令三尺密,終有一分寬。
栗里歸差易,桐鄉愛極難。
千峰青遶郭,暇日想憑欄。
滌熱屢呼茶,河軒去郭賒。
云紅初夜月,風白久晴沙。
樹暗惟聞蚻,波明間躍蛙。
松江鱸入思,客老媿浮家。
渺渺金陵道,江天正寂寥。
孤鴻隨去影,一錫破寒飚。
官渡潮多涸,臺城寺半凋。
離宮見楊柳,莫折弄春條。
采桑東陌頭,日出紅光流。采桑南陌頭,和風滿桑鉤。采桑西陌頭,日落烏颼颼。采桑北陌頭,明月照歌樓。
攜籃敢憚遠,手胝足成趼。蠶饑恐歸遲,一日三四返。
昨朝蠶三眠,燈前微合眼。夢中見征夫,短衣供筑版。
庭樹啼霜鴉,夢回自天涯。小姑報蠶起,蓬鬢忙梳爬。
相望萬余里,那敢興怨嗟。出門還采葉,細雨濕桐花。
當軒水漬一池苔,竟日無人見客來。
飛鳥忽從花下出,游僧恰自雨中回。
半邊枯樹雷燒破,幾段殘碑雪凍開。
檀施只今何處在,金容冷對石爐灰。
老樹天機早,潛回一點春。
寒梢方蓓蕾,瘦影已精神。
冷淡看前輩,芳菲總后塵。
更須香共色,未是監花人。
一簷朝雨若輕塵,新歷雖開未是春。
著出隠衣朝太帝,送來名紙謝同人。
故園有弟音書絕,要路無親旅食貧。
五十平頭今日到,不堪臥病似漳濱。
傲貧成白首,萬事不相關。
有病身元嬾,無官心更閑。
紅塵拋永日,黃葉換秋山。
欲識冥冥意,孤鴻夕照間。
拂衣歸共白云間,佚老堂中天地寬。
黃發可教供鞅掌,青山聊足對高寒。
杖藜行樂春風軟,紙帳佳眠曉日團。
林下未應忘世事,并煩寄語謝家安。
水上重樓閉,虛空云盡收。
十分今夜月,一片玉晨秋。
祇有詩能寫,都無價可酬。
寥寥飛鵲外,歌吹在青樓。
我穿雙不借,已辦一莫難。
背劍嗟銹鋏,腰瓢獨金丹。
歲晏乃得子,勞作青眼看。
行矣各努力,歲月颯已殘。
調古人能聽,眉長世共妍。
家山夕陽外,心事落鷗邊。
弟妹知何在,風塵祗自憐。
孤燈照危坐,不是少林禪。
門與姑山對,溪邊有故廬。
別來三徑菊,閑卻一樓書。
水碓長腰米,村船巨口魚。
秋風歸去好,留滯意何如。
空白凝云頹不流,牧龍丈人病歌秋。
尋詩北嶺截珠樹,老夫饑寒龍為愁。
呼龍耕煙種瑤草,若為失意居蓬島。
泓泓水繞青苔洲,鯉魚風起芙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