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五和除字
衡茅有客同歡笑,徑草呼童旋刬除。
??酒熟遲聊酤我,藜羹生怕有卷如。
夜長不必論升斗,歲晚能忘誓笠車。
鄰舍多情還解事,頻分野菜饋生魚。
衡茅有客同歡笑,徑草呼童旋刬除。
??酒熟遲聊酤我,藜羹生怕有卷如。
夜長不必論升斗,歲晚能忘誓笠車。
鄰舍多情還解事,頻分野菜饋生魚。
在我這簡陋的茅屋中有客人到來,大家一同歡笑,我叫童兒趕緊去鏟除小徑上的雜草。自家釀的酒熟得慢,只好暫且買些來招待;我擔心粗糙的藜羹不夠豐盛。夜里時間長,喝酒不必計較多少;年歲漸晚,我已能忘卻世俗的車馬之累。鄰居們多情又懂事,頻繁地送來野菜和新鮮的魚。
衡茅:指簡陋的茅屋。
旋刬除:趕緊鏟除。旋,立即;刬,同“鏟”。
??(chóu)酒:濾酒,這里指自家釀的酒。酤(gū):買酒。
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卷如:出自《論語·鄉黨》“必有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入太廟,每事問。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笥阎?,雖車馬,非祭肉,不拜?!边@里表示擔心食物不夠好。
升斗:指酒的量。
誓笠車:可能是指世俗的車馬之累,這里表示忘卻世俗。
饋:贈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處于鄉村生活環境中,可能在閑適的時光里迎來客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鄉村生活的美好與溫馨。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生活中客人來訪的歡樂場景,突出鄰里之間的友好情誼。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生活氣息濃厚。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生動展現了古代鄉村的生活風貌。
蒼蒼寒色未知春,野石荒苔古澗濱。一段閒情誰可共,相知殊是寂寥人。
椎髻使來交趾國,橐駝車宿李陵臺。遙聞徹夜鈴聲過,知進六宮瓜果回。白沙岡頭齊下馬,為拾閼支八寶鞭。忽見草間長十八,眾人分插帽檐前。
葆旅占星固異常,閩山竹秀米千囊。天公已遺鸞鳳食,便恐雙飛入建章。
勝跡雖非舊,風流未忍休。文心回代劫,江影落春秋。水自東流去,客為南浦留。愁人方歲暮,懷古一登樓。
淺薄尋常愧伐檀,衰麻才脫報遷官。清華玉署非常選,可識當時下筆難。
幾回悵望隔云端,青雀終飛竟夕寒。秋菊春蘭艱具并,錦鱗繡羽各傷殘。蕭齋遲日蓬心斷,幽壑長年桂葉丹。后夜月明南海上,瑯玕千樹任棲鸞。
一疊青松一疊煙,橫鋪平野有無間。真成萬丈鵝溪絹,畫出江西秋曉山。
浮舟泛泛清秋里,日色微溫風略起。好水好山看不窮,使人長憶人民幣。
繡衣使者愛清才,江表秋風一鶚來。曾掌圖書登策府,又陪驄馬入蘭臺。幕中婉畫須時出,坐上青樽為客開。況是會稽山水好,題詩應上小蓬萊。
分明李杜雖同世,見面何如直見心。稍稍詩存賦比興,寥寥人有去來今。一身萬里長為客,二句三年費苦吟。雨后江村沙路穩,何時騎馬定相尋。
十里崖云古色黃,白龍高映玉臺光。山僧莫信閒饒舌,那得神仙此處藏。
白雁黃花處處秋,鮑山風雨獨登樓。忽驚返照湖中出,轉見孤城水上浮。多病恰堪成臥隱,濁醪真足抵窮愁。先生懶作東籬會,可但交情老自休。
大漠雪漫漫,胡風入箭瘢。平明沒馬足,半夜折旌竿。聲疊鼓鼙暗,光添劍戟寒。鐵衣三十萬,誰不憶長安。
胸中治國計誰良,只有休兵是秘方??蠟榘嘶拈_壽城,能仁須號大醫王。
少小結游俠,長大慕豪英。六郡已脫籍,三輔乃有聲。藏活以百數,脫死常獨行。風沙撲馬首,關月候雞鳴。將軍言郭解,公子拜侯嬴。彼非有一命,權可當專城。所以奇節士,慷慨說捐生。大笑東家兒,殺人隱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