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王
易言不動工夫密,書說惟微體段彰。
仙謾有方求氣母,禪非無見指心王。
靈根本要行藏在,槁木寧于應感妨。
一語何思千古訓,莫言為陸背程張。
易言不動工夫密,書說惟微體段彰。
仙謾有方求氣母,禪非無見指心王。
靈根本要行藏在,槁木寧于應感妨。
一語何思千古訓,莫言為陸背程張。
容易言說的不動境界其實功夫細密,書中所說的微妙之處體段彰顯。仙人空有方法去尋求氣之根本,禪并非沒有見解而指向心王。靈明的根本關鍵在于行止之間,枯木般的狀態怎會妨礙感應外界。一句話無需多思這是千古訓誡,不要說這是追隨陸氏而背離程張。
工夫密:功夫精細、隱秘。
惟微:微妙。
體段彰:體式、狀態彰顯。
氣母:指天地間陰陽未分的混沌之氣,也可理解為元氣的根本。
心王:佛教語,指心。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
槁木:枯木,比喻寂靜無為的狀態。
應感:對外界的感應。
陸:可能指陸九淵,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程張:可能指程顥、程頤和張載,北宋著名理學家。
由于缺乏具體的背景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作者深入研究儒、釋、道等思想之后。當時社會思想多元,不同學派相互交流碰撞,作者可能有感于各種修行和學術觀點,通過此詩表達自己對心靈修煉和哲學思考的獨特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心靈修行和哲學思考,強調心靈根本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用詩的形式表達哲學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對于研究古代哲學思想和詩歌創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生合奇兵五國來,死猶埋骨傍金臺。
能軍世盡推騎劫,愛士人惟禮郭隗。
終使客卿淪異地,空傳書語感奇才。
望諸莫表將軍墓,知為昭王首重回。
誰散天花落地來,坐看人世變蓬萊。乘風緩愛虛檐舞,映座偏宜矮屋堆。凍硯頻呵揮老興,紅爐謾撥送深杯。詩翁對此情無限,坐擁羊茸看欲呆。
紛飛正正復斜斜,壓絕喧囂數百家。我得無詩供此景,人誰揮手落天花。階前屐齒妨穿玉,檐底冰條已露牙。償卻明朝清賞興,馬蹄爭欲遍天涯。
諸祠遍禱致無由,農事先貽玉食憂。倏忽瓊花鋪地遍,庸知天意為誰謀。貪看未許階前掃,凍壓翻疑瓦屋踣。三尺立深供一瞑,程門斯道許誰求。
銀星堆擁萬人家,侵曉巡檐興未涯。欲斫瑤臺飧璧玉,更將陶鼎煮瓊花。沖寒不怕山驚馬,忽餓時聞樹叫鴉。莫遣東風便消釋,上元留對月精華。
寒星碎影蕉窗底,西風幾回吹到。碧焰愔愔,墻陰露冷,秋色重來池沼。年華漸老。記醉撲花間,輕羅扇小。那日游情,如今獨自甚懷抱。
傷心更憐腐草。荒園殘月里,誰伴凄悄。畫閣無人,紗籠向晚,岑寂珠簾頻繞。離愁多少。怕隋苑煙消,錦城秋早。孤照凄涼,一生難到曉。
乾坤身世一蘧廬,南北東西總可居。
此去三年韓博士,向來四壁馬相如。
移文早遣仆徵米,攲枕夜聽兒讀書。
駕駟乘驄非我事,不如醉兀小肩輿。
姜園俗號顧家園,
舊址重新別業尊。
修竹深池通曲徑,
古梅數本愛元存。
扁舟興不惡,操弄且忘歸。
江溟穿云去,潮平載月來。
沙汀閒狎鷺,紫陌厭談雞。
睡足推蓬起,鶯啼花外溪。
一葉休言小,乘春可共移。
探梅無近景,系柳有新詩。
剡曲心頻到,朱明夢屢飛。
風光歸遍覽,不博子陵磯。
平居撫今昔,幽感惻心魂。
遺澤彌梁楚,清操著子孫。
園廬聊僦止,饘粥強圖存。
三十年中事,凄涼莫重論。
園林漸見綠陰濃,
漠漠輕煙細雨中。
底事望梅能止渴,
惟應萬想先來空。
捲來滄海黃銀浪,
飛出層云白玉團。
千古垂虹奇絕處,
獨憑三百赤闌干。
韓信恃功前慮寡,
漢皇負德尚權安。
幽囚必欲擒來斬,
固要加諸甚不難。
許國身猶健,親民計尚疏。
忽膺百里命,還證數行書。
弦誦從吾好,桑麻奠厥居。
驚心呼父母,核實定何如。
一寸葆萌茁,
瑯玕千尺姿。
園翁不知愛,
采掘競刀錐。
天街未見瞳眬日,
御馬來朝馺騀宮。
不許暫時超倒暴,
欲將何事驗真龍。
勝地招邀萃羽觴,麗廔闌檻帶虛堂。
清池水影先浮磴,高柳秋聲欲滿廊。
云物略存嵩少意,鐘魚猶接梵龕香。
雙藤宰相風流歇,尚有寒松翠過墻。
通家三楚客,荒徑問吾廬。
世禪虎頭學,才兼蠆尾書。
莎江詞更麗,度嶺興何如。
尺素他時及,青溪寄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