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山
西山橫翠新,中隠古仙真。
笑取玉麈尾,揖茲丹霞人。
云從石洞出,月落滄江頻。
予亦將高臥,藤蘿掛葛巾。
西山橫翠新,中隠古仙真。
笑取玉麈尾,揖茲丹霞人。
云從石洞出,月落滄江頻。
予亦將高臥,藤蘿掛葛巾。
西山橫亙著清新翠綠的山色,山中隱居著古代的仙人。仙人笑著拿起玉麈尾,向那丹霞中的人作揖。云霧從石洞飄出,月亮多次落入滄江。我也打算高枕而臥,在藤蘿上掛起葛巾。
中隠:即中隱,指隱居于市朝。這里指隱居在西山。
玉麈尾:魏晉清談家經常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
揖:作揖,拱手行禮。
丹霞人:指居住在丹霞中的仙人。
頻:屢次,多次。
高臥:指隱居不仕。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頭巾。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喧囂塵世,看到西山的美景后,聯(lián)想到古代仙人的隱居生活,從而引發(fā)了自己對隱居的向往,于是創(chuàng)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景色描寫清幽,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追求閑適、超脫的精神境界。
誰檨游船向水湄,波紋風動綠參差。居人未忍忘寒食,湖水猶能似昔時。北郭饑烏爭腐肉,空林睇燕憶罘罳。辰良景美難兼得,載恨歸來怨日遲。
大江貫蘄黃,中有碩士居。抱璧重一擲,探元破群愚。偃臥大集陽,悠然見蒼梧。魯峰七十二,芙蓉峻而都。所戀得依托,寧能去園廬。眾山止其巔,百川求其潴。不觀洞庭闊,但恐周道紆。白鹿有筌蹄,衡岳空笱篘。玄玄入疑始,吾與爾為徒。
幾年作鹽梅,氣質固無異。惟有消渴人,偏能識其味。
河流出西極,萬古下龍門。莫謂狂瀾在,終看砥柱存。
道子粗豪故有神,精微仍數李公麟。何當掃盡鉛華態(tài),貌得乾坤萬古真。
山青綠樹深,白云更多少。憶爾越中行,揚帆看春曉。
戍客恒山下,常思衣錦歸。況看春草歇,還郵雁南飛。蠟燭凝花影,重臺閉綺扉。風吹竹葉袖,網綴流黃機。詎信金城里,繁露曉沾衣。
三世為醫(yī)積累深,活人種杏已成林。晴霞絢目花開遍,翠蓋當窗樹藹陰。京國別來勞遠夢,片帆歸去遂初心。畫圖不盡家山趣,舊跡陳蹤取次尋。
從今淚應竹枝歌,秋夜猿聲三峽多。況復峨嵋一片月,飛來飛去奈君何。
山圍平遠水浮天,目送歸鴻落照邊。好趁新年釀云液,歸來猶及牡丹前。
蜀人休笑杜陵狂,倚閣哦詩雨氣香。自有波瀾能浩蕩,欲回丞峽作瀟湘。
高閣憑城草接天,三山云外轉清妍。斜陽正欲依闌角,平野全教落幾前。獨賴觀臺供嘯詠,不妨花鳥共烽煙。巾車將去仍留戀,假日消憂足喟然。
燠風熙自南,淑景變物色。引領望巖阜,光寵遍林薄。撫茲盛農節(jié),耦耕及南陌。雖匪康莊衢,良用歌帝德。
薰風難似日前清,攜酒樓高欲問程。在昔連年全未覺,方今到處總關情。鏡中檢點星雙鬢,柳外飄搖絮滿城。雨后東君留不住,閑聽一夜落花聲。
似爾飛章少,看他屬傳同。星辰南紀闊,雨露帝鄉(xiāng)公。躡履衡云外,裁詩峽色中。蒼梧去無盡,恐晚北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