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興善寺后池
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
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
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
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
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隔著窗戶能看到棲息的白鶴,仿佛這里與鏡湖相鄰。月光灑在不知是哪年種下的樹上,花兒見證了多少過往的人。湖岸的莎草青綠,形成一條小路,長滿青苔的小徑碧綠而一塵不染。我永遠希望能在這里棲息,在僧人中終老此生。
鏡湖:在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此處借指如鏡湖般清幽之地。
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依止:依附、停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興善寺時,被寺后池的清幽景色所吸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對塵世喧囂的厭倦,渴望寧靜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寧靜清幽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歸隱生活的追求。
山色不厭遠,我行隨處深。
跡幽青蘿徑,思絕孤霞岑。
獨鶴引過浦,鳴猿呼入林。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處,隔云雞犬音。
折麻定延佇,乘月期招尋。
蟲鳴歸舊里,田野秋農閑。
即事敦夙尚,衡門方再關。
夕陽入東籬,爽氣高前山。
霜蕙后時老,巢禽知暝還。
侍臣黃樞寵,鳴玉青云間。
肯想觀魚處,寒泉照發斑。
寸祿榮色養,此行寧嘆惜。
自今黃綬采蘭時,
黎氓久厭蓬飄苦,遲爾西南惠月傳。
日昃石門里,松聲山寺寒。
香云空靜影,定水無驚湍。
洗足解塵纓,忽覺天形寬。
清鐘揚虛谷,微月深重巒。
噫我朝露世,翻浮與波瀾。
行運遘憂患,何緣親盤桓。
庶將鏡中象,盡作無生觀。
瑤溪碧岸生奇寶,剖質披心出文藻。
良工雕飾明且鮮,繁弦急管催獻酬。
倏若飛空生羽翼,fY々蘭英照豹斑。
王孫彩筆題新詠,碎錦連珠復輝映。
世情貴耳不貴奇
郢客文章絕世稀,常嗟時命與心違。
十年失路誰知己,關中新月對離尊。
江上殘花待歸客,名宦無媒自古遲。
楚竹青玉潤,從來湘水陰。
緘書取直節,君子知虛心。
入用隨憲簡,積文不受金。
體將丹鳳直,色映秋霜深。
寧肯假伶倫,謬為龍鳳吟。
唯將翰院客,昔秘瑤華音。
長跪捧嘉貺,歲寒慚所欽。
萬計各無成,寸心日悠漫。
浮生竟何窮,巧歷不能算。
流落四海間,辛勤百年半。
商歌向秋月,哀韻兼浩嘆。
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漢。
寒云度窮水,別業繞垂幔。
窗中問談雞,長夜何時旦。
一賢間氣生,麟趾鳳凰羽。何意人之望,未為王者輔。
出鎮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維城,雄雄擁甲兵。
鼓門通幕府,天井入軍營。厥俗多豪侈,古來難致禮。
唯君飲冰心,可酌貪泉水。忠臣感圣君,徇義不邀勛。
龍鏡逃山魅,霜風破嶂雪。征途凡幾轉,魏闕如在眼。
向郡海潮迎,指鄉關樹遠。按節化甌閩,下車佳政新。
應令尉陀俗,還作上皇人。支離交俊哲,弱冠至華發。
昔許霄漢期,今嗟鵬鷃別。圖南不可御,惆悵守薄暮。
匡濟難道合,去留隨興牽。
偶為謝客事,不顧平子田。
魏闕賁翹楚,此身長棄捐。
箕裘空在念,咄咄誰推賢。
無用即明代,養疴仍壯年。
日夕望佳期,帝鄉路幾千。
秋風晨夜起,零落愁芳荃。
獨游屢忘歸,況此隱淪處。
濯發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云心,千里滄洲趣。
蘆中夜火盡,浦口秋山曙。
嘆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
點素凝姿任畫工,霜毛玉羽照簾櫳。
借問飛鳴華表上,爐氣朝成緱嶺云,銀燈夜作華亭月。
日暖花明梁燕歸
入仕無知言,游方隨世道。
平生愿開濟,遇物干懷抱。
已阻青云期,甘同散樗老。
客游南海曲,坐見韶陽早。
舊國別佳人,他鄉思芳草。
惜無鴻鵠翅,安得凌蒼昊。
長安少年唯好武,金殿承恩爭破虜。
沙場烽火隔天山,玉笛聲悲離酌晚,金方路極行人遠。
計日霜戈盡敵歸
當年貴得意,文字各爭名。齊唱陽春曲,唯君金玉聲。
懸黎寶中出,高價世難掩。鴻羽不低飛,龍津徒自險。
直矜鸚鵡賦,不貴芳桂枝。少俊蔡邕許,長鳴唐舉知。
梁城下熊軾,朱戟何暐耀。才子欲歸寧,棠花已含笑。
高門知慶大,子孝覺親榮。獨攬還珠美,寧唯問絹情。
離筵不盡醉,摻袂一何早。馬蹄西別輕,樹色東看好。
行塵忽不見,惆悵青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