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四先生
真洪蔣魏繼淪終,天肯憂人國欲空。
眾口生憎來論學,諸賢死不解和戎。
良圖已付悲歌外,舊恨祇留奏稿中。
擬續八哀才思短,剩將雙淚灑松風。
真洪蔣魏繼淪終,天肯憂人國欲空。
眾口生憎來論學,諸賢死不解和戎。
良圖已付悲歌外,舊恨祇留奏稿中。
擬續八哀才思短,剩將雙淚灑松風。
真德秀、洪咨夔、蔣重珍、魏了翁相繼離世,上天若真憂慮人間,國家就要陷入空虛之境。眾人厭惡談論學問,諸位賢才至死也不主張與敵議和。好的謀劃已在悲歌之外消逝,舊日的遺憾只留在奏稿之中。我想續寫像杜甫《八哀詩》那樣的作品卻才思短淺,只能讓雙淚灑落在松間風中。
真洪蔣魏:指真德秀、洪咨夔、蔣重珍、魏了翁四位南宋學者、官員。
淪終:去世。
和戎:與敵方講和。
八哀:杜甫有《八哀詩》,哀悼八位人物。
南宋后期,政治腐敗,外有蒙古威脅,國家局勢危急。真德秀、洪咨夔、蔣重珍、魏了翁等賢才在學術和政治上有重要影響,他們離世后,國家失去棟梁。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表達對賢才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此詩主旨是哀悼四位先生,反映出當時國家賢才匱乏、和戰之爭的局面。其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南宋末年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會面雖難得,親情豈易忘。
定須留客醉,應話老夫忙。
地去朝門遠,身依古寺涼。
相逢拚一醉,千日未為長。
緬懷章懿事,圣孝代相傳。
比上欽慈冊,還同明道年。
玉衣晨不整,帳殿日相連。
聞說詞多感,哀容可動天。
璧月塵昏瓊樹秋,無從百媚一回眸。
荼蘼香度梅妝冷,鸚鵡聲低玉笛幽。
吐袖但能知禍水,逢春輒莫上迷樓。
歸來安守無鹽女,不寵無驚共白頭。
五更不成夢,起坐倚東壁。
曉月下中天,照我西屋白。
路行相沖沖,林宿聞啞啞。
便欲就巾冠,巾冠正狼籍。
時情豈不脆,轉若輪行車。
昨日仆役兒,今朝賓友徒。
問之何因爾,勢利已相如。
福祿固足駭,流品胡能拘。
淺草有孱兔,污淵無瘦魚。
宜矣潔介士,望望成遠疏。
道人開閣破東廂,慣看朝曦亦坐忘。
但見長時似車蓋,不知何處是扶桑。
云歸后崦陰無跡,水過前渠響自忙。
雨露縱然能惡作,未妨微白到書床。
咨爾渠中水,源流本何許。
特無停滀分,得此奔逝苦。
過村穢濯溉,合澗渾沙土。
還當歸海日,亦助云濤巨。
公事無多使客稀,雨時衙退吏人歸。
沉煙一炷春陰重,畫角三聲晚照微。
桑雉未馴慚報政,海鷗相近信忘機。
只將宴坐收心念,懶向人間問是非。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
家鄰吳市卒,名重漢庭臣。
路在猶耕月,門閑似送春。
才知圖畫好,時見舊精神。
弄水石橋西,退蔭百尺松。看山同羽人,初問五星峰。
為我袖手指,當前秀蒙籠。平排五青尖,似拱寥陽宮。
自外雖峛崺,其高莫能同。固知天下名,有以形類通。
不然天精緯,詎或聚此中。他山岡阜名,頓拔亦俊雄。
民耕牛羊踐,稱謂誰與宗。維此古洞府,群仙屢從容。
煙霞庇草木,題號更峻崇。融結俱土石,靈凡異遭蒙。
想當有初物,豈自知所從。嗟嗟蓬蓽士,何用羨帝公。
足疾在中年,蕭衰只自憐。
徐行如敬長,頑坐似逃禪。
欲適求新履,相忘任故韉。
思山徒有興,登頓豈能前。
倥傯軍中事,飛騰使者尊。
龍岡雖有地,馬革返無門。
未見朝廷誄,空遺子弟恩。
不如行楚澤,先自作招魂。
雞鳴雖不改,人病自添慵。
地滑泥無跡,簷疏瓦有松。
天低渾似幕,云怒不成峰。
欲決繁陰破,慚無利劍鋒。
于??詩不多,遺藁數千葉。
緬觀作者意,重嘆今人拙。
雅辭清我骨,勁氣噴壁裂。
感激生亂亡,辛酸更愁絕。
長城句最苦,三讀淚流血。
莫學蒙將軍,功高家國滅。
崎嶇五六州,夏行今欲雪。
亂山出已盡,平地心目豁。
晴日午未溫,霜云晚如潑。
蕭疏秦樹遠,曠蕩周原闊。
徑竹掩招提,門庭苦凄颯。
廊低不可步,壁朽何堪剳。
歲月驚轉頭,是非紛若櫛。
行歸聊可悲,再出尤凜冽。
用此免饑寒,謀生一何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