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斛峰尚書挽詩 其四
當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
晚節(jié)惟公在,交情獨我親。
楚東分袂久,溪上得書頻。
曾共茅簷宿,因行部入閩。
當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
晚節(jié)惟公在,交情獨我親。
楚東分袂久,溪上得書頻。
曾共茅簷宿,因行部入閩。
當年科舉考試后大家聚集的地方,同一榜上有我們三個人。到了晚年只有您還在世,我們之間的交情我感覺最為親近。在楚東分別已經(jīng)很久了,在溪邊還頻繁收到您的書信。我們曾一起在茅屋檐下住宿,那是因為您巡視部屬進入福建。
期集所:科舉考試后,新科進士聚集的地方。
一榜:科舉考試同一批錄取的人。
晚節(jié):晚年。
分袂:分手,離別。
行部:巡視部屬。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大致是在詩人友人李斛峰尚書去世后,詩人回憶起與友人當年科舉同榜以及之后的交往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同榜之人往往有深厚的情誼,而友人的離世讓詩人感慨萬千。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友人李斛峰尚書。突出特點是以回憶為線索,展現(xiàn)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之間真摯的友情和對人生聚散的感慨。
黃閣朱樓槩太清,江山襟帶舊神京。開園更擬閒居賦,近市非干大隱名。聊養(yǎng)孤豚供菽水,尚勞群雀戀柴荊。薰爐藥灶真馀物,合伴狂夫過此生。
山中古樹色冥冥,苑屋斜連薜荔青。昨日云深貪采藥,野猿偷誦太玄經(jīng)。
流年華發(fā)兩相催,眼底煙塵郁不開。太息有人趨玉食,可憐無地筑金臺。城邊向晚黃狐立,海外何年白雉來。萬事何如一醉好,且須洗盞酌春醅。
三年飛錫過江西,欲折芳馨寄所思。五色云臺懷舊隱,九重天詔刻清規(guī)。歸帆高拂滕王閣,行李兼收孺子碑。一笑相逢驚久別,草堂深處話襟期。
山北倦游覽,山南縱攀援。苔滑豈可步,蘿弱猶足捫。力竭轉修蹊,險盡得平原。排峰作郛郭,列岫代墉垣。披拂趨蘭社,靡迤入松門。奇石既羅徑,初篁亦當軒。鹿耕事固遠,仙化跡還存。野田遺舊場,孤冢秘精魂。感往情已劇,懷來念彌敦。學道值時阻,攝生逢景奔。何能棄緣業(yè),即此窮朝昏。
晉刺客不殺朝服臣,唐刺客不殺寢苫人,淮南刺客不殺幕府賓。嗟此二三子,磊磊天下士。嗚呼,梟顥首,轘紀胸,淮南刺客可無功?
匹馬曉路歸,悠悠渭川道。晴山向孤城,秋日滿白草。
老柏參天色,流泉直殿回。樹從何代有,水自上方來。破日期留宿,殘僧病可哀。索然高興盡,欲去尚徘徊。
一徑叢篁,翠入溪光。踏青石、還過飛梁。吊樓盤峙,鶯語軒窗。對泉邊人,禪中境,階前芳。油傘紅裳,若個蕭娘。倚烏蓬、卻看鴛鴦。煙霏沾霈,靜色浮涼。正灣頭小、壚頭近、甕頭香。
向來井底欲生塵,一雨如今動浹旬。爛盡晚禾方種麥,閭閻疾苦向誰陳。
情人傳記可堪疑,刻骨相思說已遲。終未從歸終未去,影梅庵里一行詩。
徙倚明霞上百盤,石門天際敞高寒。峰頭生讀黃庭罷,遍禮群仙白玉壇。
水西投宿返秋霜,起聽晨鐘厭束裝。尚惜故人輕作別,亂山深處過重陽。村場路僻多無酒,野菊寒深亦未花。底事中原歸不得,又扶衰病過天涯。白頭懶入少年場,二老追隨卻味長。預喜尊前聽清話,夜窗相對一爐香。
兩月晴明久,昨宵風雨聲。寒催秋色老,病怯袷衣輕。故壘低云黑,荒衢濕蔓縈。重陽時節(jié)近,客里助凄清。
一紙莊周夢,落花春草香。羅浮山影里,飛下小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