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軒黃革叟挽詩 其一
翁昔南游日,看君玉雪如。
晚憑居士幾,死守樂軒書。
圣處吟應到,原夫技豈疏。
白頭心自適,元不羨高車。
翁昔南游日,看君玉雪如。
晚憑居士幾,死守樂軒書。
圣處吟應到,原夫技豈疏。
白頭心自適,元不羨高車。
當年您南游的時候,看上去如美玉白雪般純潔美好。晚年時依靠著居士的幾案,一心鉆研樂軒的書籍。您對圣賢之道的領悟應該已達到很高境界,那些技藝又怎會生疏。您雖已白發蒼蒼,內心卻自在適意,從不羨慕達官顯貴。
玉雪如:形容人容貌、氣質純潔美好,如美玉白雪。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這里可能指有一定學問、隱居的人。
樂軒書:可能是某位名為樂軒的人所著之書,代表一種學問、思想體系。
圣處:指圣賢之道、學問的高深境界。
原夫:推究、探究。
高車:古代高官所乘的車,代指達官顯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黃革叟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懷念與敬意而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而黃革叟堅守學問、淡泊名利的品質更顯可貴,引發詩人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黃革叟的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學問和精神追求的重視。
昨夜江庭認雪泥,煙痕零亂月痕低。九連環共花含笑,五老峰如夢入迷。但使歸心猶自北,爭知流水可能西。子規枉作無情鳥,樹樹相思不敢啼。
日永三星正,風薰萬宇涼。要知垂艾意,期與庶民康。
鼓山邑右輔,百里見尻骨。猙狀類孤羆,修腳踏漲渤。茲地萃舟航,宄黠時出沒。道乾昔敗衄,袽船漬番血。誰為覼縷傳,毋乃涉荒忽。森森樸?材,營伍樵蘇窟。代期三年瓜,口糧隨月撥。猛性闞虎哮,賴此朝夕活。居民懾乳羊,腰鐮不敢越。將軍巡哨堡,清笳暮幽咽。
老婆心切日忡忡,恐墮他家齏甕中。消息得來胡亂后,江西宗派好流通。
誰能賢避路,故作倦投林。煮石壬峰北,疏泉癸水陰。畏人防敖骨,耽句耗雄心。不遠追鋒駕,居山且莫深。
粗眉卓豎語如雷,聞說不平便放杯。仗劍當空千里去,一更別我二更回。
秋風江上城,殘月雨中明。愧我青尊盡,教人白發生。濕燈搖草露,涼葉動蟲聲。共作天涯客,登樓正有情。
壽母重孫始見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業應須萬卷書。親戚滿前非落寞,杯盤隨分不蕭疏。晬盤先攬文房寶,他日無憂入異閭。
炎曦不耐挽云堆,巧髻分梳蝶翅開。自出儂家新樣子,要將名色試郎猜。
朔風送征馬,飄瞥來鄆州。攬衣愜朝爽,縱目城南樓。白云在梁父,零亂不可收。海煙動云隙,岳上青浮浮。汴京屼西控,誰云風馬牛。天門劃徐泗,指顧通南郵。梁唐割其險,乃弱東諸侯。悲歌吊臺輔,利病今誰籌。
寥落江城暮,秋風處處同。一官三峽外,數口萬山中。貧賤差時輩,飄零任轉蓬。故園歸未得,目斷信陵東。
人去宮門寂,丹成寶鼎空。砌下苔錢紫,庭中霜葉紅。思君聽松籟,精魄上高穹。
未臨絕頂已超塵,眼底行云總化身。著腳斷無中立勢,回頭都是過來人。萬松雨到蟄龍吼,一徑日高山鬼馴。多謝老僧留小憩,為言進步莫逡巡。
幾日待春光,春光易衰歇。流年信密移,誰能保肌發。何須秉蠟炬,今夕值明月。但愿海變酒,拍浮長出沒。歸來歸去來,蓬山有仙闕。
老來心地爛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七十二峰煙浪闊,聽他游子路頭迷。去年西塢得相尋,雪竹霜竹一徑深。圓屋青燈聞妙語,使人灰盡一生心。但得茅檐春睡足,何須石室較籌盈。遙知別后多蕭散,坐聽松風萬壑清。鏡像魔軍方滿目,浮云世事急抽頭。倚蒲癡坐慵開口,詩債還能饒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