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桃巷吏部用鄙韻三首 其三
老學黔婁已逼真,他年誰解傳寒貧。
曾供天老書題目,空守將軍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絕白頭新。
癡兒浪下龐公拜,許作樽前問字人。
老學黔婁已逼真,他年誰解傳寒貧。
曾供天老書題目,空守將軍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絕白頭新。
癡兒浪下龐公拜,許作樽前問字人。
我如黔婁般潛心學問已十分相似,未來有誰能理解我這貧寒清苦。曾為朝廷官員書寫題目,如今卻只能空守著將軍醉后的告身文書。青山如好友般對我青睞有加,世間卻多是交誼斷絕、白頭時又結(jié)識新人的情況。那些癡兒胡亂地向我行龐公之拜,還想成為我樽前請教學問之人。
黔婁:春秋時齊國的隱士,家貧,死時衾不蔽體。這里作者以黔婁自比,形容自己的貧寒和潛心學問。
天老:相傳為黃帝輔臣,這里借指朝廷官員。
告身:古代授官的憑信,類似后世的委任狀。
友于:指兄弟,這里形容山如同好友。
青眼:相傳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器重的人,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為青眼;對他輕視的人,就翻白眼。這里表示山對自己的青睞。
龐公:指龐德公,東漢隱士,劉表多次請他出山,他都拒絕。
問字人:指好學之人。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nèi)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生活貧寒的階段。當時社會或許人情淡薄,詩人堅守自己的學問和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在此心境下創(chuàng)作此詩以抒發(fā)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貧寒中堅守自我,感慨世態(tài)炎涼。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文學才華,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追求。
出入門闌久
兒童亦有情
不忘將姓字
常說向公卿
每許連床坐
仍容并馬行
恩深轉(zhuǎn)無語
懷抱甚分明
暝色野無際,
江皋人未還。
亂流孤浸日,
寒樹遠沈山。
沙晚群鷗靜,
天空一鳥間。
滄浪有漁子,
乘興欲追攀。
三十年前此寺游
木蘭花發(fā)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jīng)行處
樹老無花僧白頭
四面嵐光似玉光,
滿城和氣賀豐穰。
紅爐底事不邀客,
回雪落梅空斷腸。
曉起浮窗日色明,
苔痕滋碧露光瑩。
繞階幾樹看花發(fā),
對岸一聲聽鳥鳴。
波剌游魚翻浪急,
低徊舞蝶傍簾輕。
春云漠漠寒偏峭,
默乞天公十日晴。
四明美山水,我聞已多年。
八十二峰云,日夕帶甬川。
中有季真宅,松竹凌蒼煙。
高風與勝跡,萬古光林泉。
明時有呂子,逸氣何飄然。
雖在甬東住,未買甬東田。
朅來游海內(nèi),聲詩盛流傳。
山巾與野服,見者稱賀仙。
將欲尋瑤草,孤蹤寄八埏。
時人或未識,觀我甬東篇。
慈恩昔日寄題名,
此作江頭長短亭。
潮去潮來知幾恨,
酣歌漁父許誰聽。
春信又今年。柳絮飛綿。去年曾記晚鶯天。替檢青梅頭上戴,鏡里移肩。
別后感瑤箋。心地誰憐。紅羅斗帳薄如煙。夜夜為伊長夢見,風雨河邊。
武事文儒備,
金川運餉行。
忽遭蠻劫奪,
那讓寇縱橫。
壯志揮長劍,
丹心報大清。
生祠溪水畔,
千載著芳聲。
京塵昔傾蓋,
江國見佳城。
零落舊冠劍,
艱難孝弟兄。
存亡看世俗,
意氣憶平生。
曉鐸知人恨,
幽音亦未平。
玉釘圓轉(zhuǎn)。葉葉輕云展。好趁鴨江春水便。買取東風一面。
祇憐玉笥秋深。婕妤一樣沈吟。爭怪昔人惆悵,蘭衰菊秀光陰。
三月扁舟渡鑒湖,
楝花風急雨晴初。
共知出處心無愧,
自信經(jīng)綸志未疏。
海上云霞明繡斧,
人間奎壁煥圖書。
中興近報王師捷,
征詔行看下玉除。
窣地湘簾夜氣清,
映階碧草雨初晴。
裁成白纻翻新曲,
思與紅蓮訂舊盟。
明月入懷搖綺扇,
露華如雨濕桃笙。
曲闌倚遍渾無語,
照見幽情只短檠。
瞑目思千古
飄然一烘塵
山川宛如舊
多少未來人
竹影幾簾紅粉
荷香十里畫船
欲尋歌處笑處
多在花邊柳邊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