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戴舍人
名在登科記,人間盡得知。
文高多法古,官冷不趨時。
減食因添鶴,收書為教兒。
近來聞注易,新集苦無詩。
名在登科記,人間盡得知。
文高多法古,官冷不趨時。
減食因添鶴,收書為教兒。
近來聞注易,新集苦無詩。
你的名字登在科舉中榜的名冊上,天下人都知曉了。你文章格調高,多效法古人,官職清寒卻不趨炎附勢。你減少自己的飲食來喂養鶴,收集書籍是為了教導兒子。最近聽說你在注釋《易經》,新的詩文集里卻苦于沒有新作。
登科記:科舉中榜的名冊。
法古:效法古人。
官冷:指官職清寒。
趨時:迎合時尚、權勢。
注易:注釋《易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科舉制度盛行,社會上存在追名逐利、趨炎附勢之風。詩人與戴舍人相識,戴舍人科舉登第,卻保持著自己的文人品格和生活方式,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戴舍人的才華和品格,突出其不隨波逐流、專注學問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以細膩筆觸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風貌和精神追求。
十年講席坐無氈,盡把行藏付與天。策馬已甘之反后,著鞭莫競祖生先。
不盡胸中蘊,康時與致君。未應才執戟,忽去作修文。清節梅花屋,閑身馬鬣墳。銘旌瞻不及,雙淚落南云。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剪。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征途微雨動春寒,片片飛花馬上殘。試問亭前來往客,幾人花在故園看。
長嫌鐘鼓聒湖山,此境蕭條卻自然。乞食繞村真為飽,無言對客本非禪。披榛覓路沖泥入,洗足關門聽雨眠。遙想后身窮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孤僻嵁巖清凈界。鑿土安身,抱道忘知解。道友相看唯莫怪。貧閑守拙無相待。富貴功名堪倚賴。多是多非,尖鑿多成敗。玉食馨香終不耐。簞瓢寂淡常安泰。
賓朋鴛鷺門如市,聲價靈延一世驚。只有片時人看好,死生那解替人行。
故鄉茶葉異鄉烹,添得吟腸一味清。水鑿冰崖凝碧椀,火翻雪浪覆青瓶。含鎗謾說呈新品,帶腳從今減舊聲。愧我相知無諫議,也須三椀坐嚴更。
憶昔詞臣都下逢,幾看秋色老芙蓉。南歸讀禮蒼梧月,北轉鳴珂紫禁鐘。千里驚時聞旅雁,百年匡世見人龍。薦賢每助山公啟,不使浮云蔽九重。
陰雨凄凄生夏寒,故人望望惜清歡。停云底事能相阻,后土何時可得乾。無事甘為犀首飲,切云聊著屈平冠。閉門客散且高臥,戶外泥深沒馬鞍。
白發王孫老薊門,逢人只說山中趣。酒酣落筆有天機,寫作陰厓百年樹。一株偃蹇龍蛇影,繞屋風聲三伏冷。流脂入地成虎魄,死骨經雷縮人癭。森森竹石俱蒼然,一日坐我天姥前。王孫跨鶴歸何年,山空月明啼杜鵑。
蒼蒼初日照樓臺,元氣淋漓遍九垓。不是梅花露消息,人間何處識春來。
蜀道啼鵑,問絕棧何年鑿孔。空記逐鹿中原,五丁未集,陳倉誰踵。千秋劍閣銘堪誦。萬驢聲瀉巴西夢。休費卻奇計,金牛過嶺能鬨。驅力士,湮谷開山,夸漸老英才余勇。高掌劈。勢分太華,亂走雷車青縫。愚公故事今爭頌。看他時與追飛鞚。地崩天動。暗沙起,連珠火涌。
斷磚殘礎碎盤花,輦路荒涼蔓草遮。玉殿朱樓俱不見,壞墻嶾嶙繞人家。
一從紅葉御溝流,別卻深宮幾度秋。莫向尊前歌舊曲,哀聲容易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