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書事 其四
束發能綴文,未解知其奧。
修綆汲淵源,所得是潢潦。
年來三折肱,逢人漫稱好。
古意愈簡淡,新說恣顛倒。
如何十日曝,只望陰雨膏。
閉門覷天功,時至學自到。
束發能綴文,未解知其奧。
修綆汲淵源,所得是潢潦。
年來三折肱,逢人漫稱好。
古意愈簡淡,新說恣顛倒。
如何十日曝,只望陰雨膏。
閉門覷天功,時至學自到。
少年時便能作文,卻不懂得其中的深奧。用長繩去汲取源頭活水,得到的卻只是積水。多年來歷經挫折,面對他人的夸贊也只是隨意回應。古人的意趣愈發簡約淡泊,而新異之說卻肆意顛倒。為何像十日暴曬之后,只盼望陰雨滋潤?閉門觀察自然的規律,時機到了學問自然通達。
束發: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代指少年時期。
綴文:作文,撰寫文章。
修綆(gěng):長繩。綆,井繩。
淵源:水源,比喻事物的本源。
潢潦(huáng lǎo):雨后的積水。
三折肱(gōng):多次折斷手臂,比喻多次經歷挫折而積累經驗。
漫:隨意,不在意。
恣:放縱,無節制。
曝(pù):曬。
膏:滋潤。
覷(qù):觀察,細看。
天功:自然的力量或規律。
時至:時機成熟。
此詩或為詩人晚年回顧治學經歷所作。詩中'年來三折肱'表明其經歷多次挫折后,對學問積累與成長規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故通過日常場景總結感悟。
全詩以個人治學經歷為線索,闡述了學問需沉淀積累、順應時機的道理。語言質樸,善用比喻,將抽象的學習哲理融入具體生活場景,體現了對自然規律與治學之道的深刻思考。
疏鐘驚曉夢,底事頗關心。愁見鴉鳴樹,怕聞杵擊砧。臨池常凍冷,鑷鬢久霜侵。何日鰲山里,眠云抱膝吟。
五馬春城外,東風草色新。寇君還借郡,召父舊親民。皂蓋云霄過,青山廨宇鄰。不須傷遠別,江漢有通津。
西山破曉兩眉青,南浦無風一鏡平。食盡不容添鶴口,身閑且免負鷗盟。霜前草樹已無色,雨到菰蒲先有聲。只怪勝游頻入夢,今朝蜀客話青城。辭祿始知貧有味,杜門不覺老相催。寒鴉已占雁前到,黃菊猶須霜后開。團扇塵埃高掛壁,短檠書史亂成堆。羸軀自笑癡頑甚,撐拄新寒又一回。世事無窮似弈棋,不如常采故山芝。蕭蕭雞犬三家聚,莽莽風煙十里陂。幸有濁醪從客醉,常憂黠鬼笑人癡。清秋樂處君知否,庭下幽花漸可移。
袖手長才世路輕,愛閑那有鬻榮名。掛冠便欲辭丹闕,策杖還歸老故城。適喜不求三仕喜,傳家惟有十分清。林間佳處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纓。
見說尋梅高興生,況逢三益挈同行。蓬萊乍到乾坤別,姑射遙臨水月清。信杳江南腸欲斷,春回冀北眼偏明。一尊留戀歸來晚,帶得幽香兩袖盈。
西北浮云車蓋去,晚來心與飄風。高樓獨上與誰同。名隨三老隱,聲在九歌終。不是憑闌無下意,新來筋力添慵。江心桃竹倚從容。音書遲雁字,經本閟龍宮。
砂磧東西黃堧禾,泉疏高派落坡陀。日烘桑葉紅于蓼,風逗云芽蒲似羅。野店華人求阿什,絳衣回女喚央哥。晚來且喜看山便,重屋憑欄敞四阿。
日月懸鴻筆,江湖伴釣翁。斯文如一發,此老不三公。世潮韋賢相,生稱江夏童。異書都默識,疑義若披朦。瑚璉珍初待,金刀數正終。蘭成終竄谷,王粲早飄蓬。寄興滄溟外,悲歌燕趙中。揮箋回雪白,拍板落花紅。劍拔看天小,觴浮覺海空。但隨游野豕,未卜漸逵鴻。當代旁求說,盈朝并薦雄。對揚欽學邃,拔擢荷恩隆。太白官供奉,龍門史折衷。掄才弘鐵網,校藝試青銅。書卷裝歸橐,神仙近法宮。騎將天廄駿,捧出御書虹。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歸來操翰墨,吟笑脫樊籠。醧舫波還泛,書亭日久烘。圣經羅象緯,物理析魚蟲。注地酈元似,論詩蕭統同。采飛神每助,斤運帝無功。鳳小能翔漢,蘭摧莫叫穹。暮年馀痛哭,篤志益明聰。鹿引晨穿屐,龍聽夕倚篷。門生輿請舁,朝士刺求通。斯畫珊瑚缺,邕文金帛充。共知占蔚豹,仍望載非熊。小子勞鉆仰,先生發覆蒙。逢人憐抱璞,知己撫炊桐。再謁鴛湖曲,高談桂樹叢。森森開武庫,藹藹挹春風。世路誰輕薄,耆儒只困窮。養心欣事簡,糊口幸年豐。角里芝徒采,春卿爵可崇。人情留樸拙,天氣值和融。三歲依門下,千秋嘆道東。經營慚小技,雕斫冀良工。廣樂陳鼗鼓,凡民警聵聾。升堂私有愿,陶冶及纖洪。
脩髯豐頰怪涪翁,聞說年來得一雄。千里楚云寧料及,傳觀顏色一樽同。
閩海云飛處,嚴慈隔九泉。天涯孤影在,客里寸心懸。淚逐回風落,魂隨去鳥旋。微官是何物,常自別遺阡。
作客二十載,扁舟西復東。不因俯仰累,誰肯任飄蓬。
蘆花霜滿釣魚磯,江上征人久未歸。天北荒涼人似水,年年惟有雁南飛。
水涼宜照影,與客上湖船。白浪翻紅楫,青山映碧蓮。鳥飛荷葉下,人散柳條邊。煙蓋歸來晚,燈前鶴未眠。
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人事有因革,寶源無古今。
碧嶂秀重重,岧蕘逼華嵩。雨淙孤壑應,云壁小蹊通。呼酒三村社,藏書一畝宮。山深人不見,花鳥領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