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宜春易太極
易有太極,在天地先。
兩儀四象,是謂后天。
春臺得之,云自希夷。
吉兇禍福,予以前知。
八十二宮,頗與俗殊。
數往知來,亶其然乎。
易有太極,在天地先。
兩儀四象,是謂后天。
春臺得之,云自希夷。
吉兇禍福,予以前知。
八十二宮,頗與俗殊。
數往知來,亶其然乎。
《易經》里講的太極,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兩儀四象等概念,是后天衍生出來的。易太極得到太極之理,心境如同處于虛寂玄妙之境。對于吉兇禍福,能預先知曉。其研究的八十二宮,與世俗很不一樣。能追溯過去預知未來,確實是這樣啊。
易有太極:出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兩儀四象:兩儀指陰陽,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希夷:指虛寂玄妙的境界。
八十二宮:可能是易太極所研究的一種獨特的易學術數體系。
亶(dǎn):確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作者看到易太極在易學方面有高深造詣,能通過易理預測吉兇禍福,便賜詩表達對他的肯定和贊賞。當時社會可能對易學研究較為重視,易太極的獨特見解和能力受到關注。
主旨是贊揚易太極精通易學。其突出特點是將易學理論與易太極的能力相結合進行表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易學研究的情況。
皂蓋參差越水頭,千山寥廓暮云收。風前并溯王猷棹,月底重登庾亮樓。彩袖翩褼傳楚舞,朱弦嘹嚦和吳謳。梅花漸吐新春色,秉燭何妨盡夜游。
杜山曾有鳳來鳴,鳳舞山青海月明。傳道有人回峰去,九天風散玉簫聲。
瑯玕深處不知秋,嵐影浮光入眼柔。有客臨高無一語,洛陽花事正堪愁。
數載幽幽獄戶深,相逢更得好胸襟。要將爾我今朝事,說與兒孫記在心。
才非顧愷流,那敢建曾樓。不貴元君賞,寧分立本羞。小窗嫌送目,低宇禁抬頭。幸與毛元銳,時時過白州。
白晝驚風海上號,水軍三萬盡乘濤。書生不解參軍事,也向船頭著戰袍。
納納乾坤大,紛紛冠蓋多。相逢齊道隱,到老尚奔波。京兆才三日,臨川留一靴。彩衣是潮絹,公也好婆娑。
貝闕珠宮不可尋,時因風雨聽清吟。葉公好畫真龍出,卻恨今無好畫心。
天意厚中華,處處佳山水。黃翁丹青手,收入畫篋里。墨積千萬層,力透十匹紙。張弛宗宋元,援筆攝精髓。陶冶轉洪鈞,步趨俗可鄙。撐腸五車書,行程十萬里。天吳欲騰波,山靈喜知己。泰岱與匡廬,精蘊獻至美。筆挽新安秋,墨染岳云起。展卷走蛟龍,古拙肯向邇。撫琴未動操,眾壑齊響矣。緬想解衣時,盤礡獨憑幾。目擊空驪黃,斫堊盡披靡。躊躇顧八荒,道成遑論技。此道非小道,艱苦良有以。不見畫史中,英挺寥無幾?董巨元四家,華原營丘李。松江病凄迷,枯刻吳門累。清湘差可人,四王畫奴爾。陵遲逮黃翁,振衰起頹委。天馬獨行空,逸響震凡耳。縑楮遍九州,是卷毫芒比。在昔聞公名,高山徒仰止。今朝若識荊,對此名跡喜。咫尺勢萬千,臥游從茲始。寧著謝公屐,何事舟楫理?恍然湖山間,悠悠天隨子。
病軀何處識君恩,臥地無令四體勤。客誦舍人詩句好,幾將筆硯一時焚。無年何日蘇凋瘵,死市空嗟費杖笞。舊尹告新應有意,若為閒暇得游嬉。蔡邕倒屣貴公子,阮籍清談林下游。人事差池不如古,祇將朱墨繼為州。
玉色高人之潔,虬髭烈士之剛。可與此君鼎立,偃然傲睨冰霜。
野人籬落并江濆,竹里流泉竹外云。好學橐駝惟種樹,莫誇司馬最能文。小橋斜接漁樵路,落日爭呼雁鶩群。獨憶詠歸亭上客,久留城府思紛紛。
林密人稀至,山高暑亦清。松風吹不歇,永夜枕濤聲。飲露蟬猶唱,流天月自明。一枝隨所托,棲鳥莫相驚。
廢苑鶯花盡,荒臺燕麥生。韶華如逝水,粉黛憶傾城。野菊金鈿小,秋潭石鏡清。誰憐舊時月,曾向日邊明。
篋笥秋非遠,塵埃暑實煩。遂游千里目,稍待一涼恩。僧閣依旁嶺,漁梁跨別村。誰能從象外,試覓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