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即景
一別居諸歲月增,遙聞此景畫難能。
潮田種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百枝燈。
常年六月東山里,地涌寒泉潄齒冰。
一別居諸歲月增,遙聞此景畫難能。
潮田種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百枝燈。
常年六月東山里,地涌寒泉潄齒冰。
自從離別后歲月不斷流逝,遠遠聽聞福州這景致難以用畫描繪。在受潮水影響的田里種稻能收獲兩次谷子,路上遇到的人有一半是僧人。城里三座山上有上千座寺廟,夜晚七座塔上有上百盞燈。每年六月東山里,會涌出寒冷如冰的泉水。
居諸:指歲月。《詩經·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重收谷:指一年收獲兩季稻谷。
三山:福州城內有于山、烏山、屏山,合稱“三山”,所以福州別稱為“三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離別福州一段時間后,聽聞福州的景象,然后根據想象或他人描述創作此詩。當時福州佛教盛行,農業也有一定特色,這些都在詩中有所體現。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福州的獨特景致,突出了福州農業和宗教文化的特點。其特點在于生動展現地域風貌,在文學上為后人了解古代福州提供了珍貴資料。
三四百年寺,今來國又清。
若非逢圣祚,徒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風松十里聲。
不緣君命束,便好脫塵纓。
年來又惜別清塵,故國榮過喜風新。
竹葉莫辭千日酒,梅花惟寄一枝春。
苦心曾未拋黃卷,得路終期近紫宸。
不待政成迎風詔,頌聲洋溢桂州人。
馬頭閑覺入從容,疊嶂清秋度百重。
長見孤云能作雨,未應片水不藏龍。
花村幾處連修竹,澗石誰家倚瘦松。
本若無心許明代,好尋巢許此韜蹤。
滿眼煙霞與宅連,義高孝弟代相傳。
彤庭召對曾承詔,內府頒書特奉宣。
學古一門遵法度,禮賓群仆盡精賢。
竺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風恣飲筵。
乘興訪僧因掛褐,傍秋買鶴不爭錢。
半空山色長供望,徹曉清泉緩醒眠。
殘暑就溪開敞檻,晚涼觀稼入平川。
神仙藥術親留寫,朝達詩牌自把懸。
攜手漫思為好伴,此身方恨未歸田。
憶君幾度西南望,遙想情風寄一篇。
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
狂脫酒家春醉后,亂堆漁舍晚晴時。
直饒紫綬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
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
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
漁鹽家給無虛市,禾黍年登有酒尊。
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又領親民任,星車別紫微。
隼旟新命重,鶴發故人稀。
云樹看如畫,風帆去似飛。
鄉中諸父老,榮羨錦衣歸。
清貴無過近侍臣,多情猶憶舊交親。
金蓮燭下裁詩句,麟角峰前寄隠淪。
和氣忽飄燕谷暖,好風徐起謝庭春。
緘藏便是山家寶,留與兒孫世不貧。
桂林平地起山尖,獨此奇峰個個圓。
上應星辰三四點,中藏空洞幾千年。
乘槎客子頻相訪,騎鶴仙人竟不還。
多少南來驄馬客,品題詩句細磨鐫。
卻憶醉相逢,云深太白東。
離別經臘雪,魂夢又春風。
芳草晴天闊,黃鸝細雨中。
倚筇愁望處,煙樹遠蒙籠。
春風平地謫花仙,紅裊生香下九天。
艷欲背身垂玉筯,動如移步索金蓮。
含情待去為云雨,忍笑佯來聽管弦。
朧月輕寒應不慣,夜深渾擬傍藂眠。
文明天子重詞臣,圣制褒揚日月新。
宸翰特頒仙署額,皇風先發玉堂春。
虬龍逸勢誠難伏,鸞鶴回翔信得真。
齊武任夸非入妙,漢章雖巧未通神。
匪唯衒耀鼇宮客,兼是輝華鳳閣人。
幸接英儒同贊詠,輒書狂斐繼清塵。
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
算得生前隨夢蝶,爭如云外指冥鴻。
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臉上紅。
惆悵荒原懶回首,暮林蕭索起悲風。
我愛真人居,高臺倚寥泬。
洞天開兩扉,邈爾與世絕。
縹緲乘鸞女,華顏映綠發。
舉手拂煙虹,吹笙弄松月。
森羅窺萬象,境異趣亦別。
何必服金丹,飛身向蓬闕。
竹密通幽逕,橋橫逐澗斜。
陰崖聳圭璧,古蔓引龍蛇。
寺僻虛僧磬,亭荒足兔罝。
紫微今不見,著意采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