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監丞得祠次韻送之
墨行儒名固可麾,愧無織錦別梭機。
隔林喜聽黃鸝語,離岸愁看畫鹢飛。
松菊未荒三徑在,山川都是幾人非。
只應父老千行淚,立盡斜陽未肯歸。
墨行儒名固可麾,愧無織錦別梭機。
隔林喜聽黃鸝語,離岸愁看畫鹢飛。
松菊未荒三徑在,山川都是幾人非。
只應父老千行淚,立盡斜陽未肯歸。
以儒者之名行走于官場本就可隨意舍棄,慚愧我沒有如織錦般的妙筆來送別友人。隔著樹林欣喜地聽著黃鸝啼鳴,看著畫鹢船離岸遠行心中滿是愁緒。家中的松菊還未荒蕪,山間小徑依舊還在,可山川依舊,人事卻已變遷。想來只有故鄉的父老會灑下千行熱淚,在斜陽中立到很晚都不肯回去。
墨行儒名:以儒者之名行走于官場。麾:指揮,引申為舍棄。
織錦別梭機:用織錦的梭機比喻寫作才華,指沒有好的送別詩文。
畫鹢:船頭畫有鹢鳥的船,后泛指船。
三徑:西漢末,王莽專權,兗州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院中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以“三徑”代指隱士住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友人蔡守監丞獲得祠祿,即將歸隱。詩人在送別友人時,結合自身感受和對世事的感慨寫下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局勢有一定變化,官場或有動蕩,友人選擇歸隱。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友人展開,突出特點是情感豐富,既有送別愁緒,又有對歸隱的認同和對人事的感慨。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聞風百里遠逾清,猶動江關晚歲情。悵極此身同怖鴿,十年礬弟愧梅兄。老去寧懷烈士情,年年到此竟吞聲。但愁人海難深語,先放清輝筆底生。
有石峙江干,達么曾坐此。譚經自何年,祇見石如砥。
林間風氣杳無蹤,欲遣誰人慰病慵。丐友何顏堪著論,祭拿無淚可沾胸。不知心逐搖搖旆,反為官憐楚楚松。最是少眠多念處,暝鴉殘月五更鐘。
自是人間第一花,天教絕色冠群葩。可應洞府神仙質,妝點冰霜御史家。疏影入杯翻絳雪,清香隨手折紅霞。詩中帶得江南物,歸到鹓班取次誇。
也為雪花迷,也為梅花醉。迷在山川醉在心,南北遙相對。約得白云來,做個迎春會。詩樹經寒蕾已多,一朵先開未?
嘅我居官歲月多,每于紫陌聽鳴珂。天風忽起王猷宅,彷佛朝回闕下過。
層巖上蒼翠,下結赤石沙。題刻不復辨,莓苔見欹斜。始經茶巖幽,流泉注其窊。復登石樓重,谷吻奮以呀。躋攀出眾險,一目縱邇遐。窅窅平原中,群山如削瓜。筼筜舊種竹,隱隱明秋霞。亦欲問青天,舉觴酬黃華。梯危且憩息,仰首聞嘆嗟。蹊路梗不通,荊棘為我遮。昔人苦好事,侈以名自誇。焉知百歲后,寂寞猶枯苴。途窮日將夕,鳴鳥紛已嘩。暮出藤蘿中,還尋野人家。
展雄古名盜,橫行恣兇惡。眈眈誰敢攖,殺人供咀嚼。公然據太行,往來悉攘奪。牗下終老壽,天意竟何若。我聞三代時,群黎遂生樂。后來日滋偽,綠林滿丘壑。窮寇不須追,餓虎不足縛。公家薄租稅,此輩將自削。
湖海萍蹤何日定,故鄉今夜月同明。嫦娥不管關山杳,偏照寒齋客里情。
庭草綠毰毸,庭花閑自開。長鴻抱寒去,輕燕逐春來。時節看風柳,生涯寄酒杯。傷春欲誰語,游子正徘徊。
點點瓊酥,初寒乍結。看來未忍輕輕折。園林正告久蕭條,春工著意饒先發。眼底不凡,枝頭自別。也知徹苦宜霜雪。這般風味恁馨香,怎教桃李同時節。玉母池邊,曾記舊識。玉京仙苑新移得。素娥青女好精神,比看終是無顏色。傳入漢宮,偷擬妝飾。壽陽空恁勞心力。寒香都不為春來,莫將遠寄春消息。
煙靄市上青,霜露草根白。日出雞尚鳴,墟落溪南北。涉野多寒風,枯楊何蕭索。山川莽迢遞,歲晏道路迫。王事苦未休,慘澹逾郡國。暮逢禪房幽,且復舒枕席。
寄語江鷗莫浪猜,先生愛汝水瀠洄。自從楚國靈均后,幾個騷人到此來。臥看山色懶扶輿,擬棹扁舟學釣魚。誰似湘流知我意,秋來三得道州書。
雨氣湖光暗不分,天邊五老盡騎云。塵纓未濯磯頭水,來往年年愧此君。
鳣堂廿載番山月,兩照先生自此征。柳面和風隨去棹,壁池新雨對長檠。貞心老柏猶撐古,雅操寒梅獨著清。都下本來文物盛,好從先進育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