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庵寄朱新父
知機何太蚤,庵以足為題。
動靜關天理,纖洪類物齊。
魚游池水滿,鳥宿樹枝低。
來往門前客,黃塵沒馬蹄。
知機何太蚤,庵以足為題。
動靜關天理,纖洪類物齊。
魚游池水滿,鳥宿樹枝低。
來往門前客,黃塵沒馬蹄。
明白事理為何如此之早,以‘足’為庵命名。動靜都關乎天理,無論大小事物都平等對待。魚兒在滿池的水中游動,鳥兒棲息在低矮的樹枝上。來往于門前的客人,揚起的黃塵淹沒了馬蹄。
知機:明白事理,洞察事物的變化。蚤:同‘早’。
足:這里‘足庵’以‘足’命名,可能有知足、圓滿等寓意。
動靜:指行動和靜止,活動和休息。天理:指自然的法則、道理。
纖洪:纖指細小,洪指宏大,這里代表大小事物。類物齊:意為平等看待各類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相對平穩的狀態,詩人可能受道家或儒家知足思想影響,看到以‘足’命名的庵,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一種知足、順應天理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將自然之景與塵世之象結合,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生活哲理的思考。
衣朱曾表霜紅志,尚赤誰知顧絳心。一例忠貞相映發,世人且向畫圖尋。
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高林帶雨楊梅熟,曲岸籠云謝豹啼。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悽。
標格類孤鶴,翩然獨往還。彈琴坐白石,把酒看青山。須鬢經年改,身心竟日閒。料知塵世事,無復得相關。
深院重簾數尺墻,對花何必竟燒香。九齡風度高難挹,舉世紛紛漫笏囊。
無憀偏又黃昏雨。蕙煙冷、慵添炷。夢覺羅屏秋幾許。拗情難斷,卷愁誰訴。心比芭蕉苦。紅樓遮卻搖鞭路。嫩涼夜、偏孤度。依約錦云留影住。偎簾微睇,掩燈低語。憶著同聽處。
紅帶承顏色,青霄奮翮時。猶尋云弁約,肯為水亭嬉。快婿豈嬌客,老翁真小兒。五噫且勿作,舉案樂齊眉。
忽聞賊殺人,吞聲眉已皺。不知杯中羹,甘肥自何有。汝身既怕死,物命亦愛壽。彼此莫相殺,且要無身后。
默也相從久,吾心念汝多。又為江漢別,空覺歲年過。氣習須消靡,工夫在講磨。惟應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梅爛荷圓六月天,歸帆高背虎丘煙。到時自見成行雁,別處休聽滿樹蟬。賣劍為賒吳市酒,攜家猶借洞庭船。待看春榜來江外,名占蓬萊第幾仙。
秋風丹葉動荒城,慘澹云遮日半明。晝夢卻因惆悵得,晚愁多為別離生。江淹彩筆空留恨,莊叟玄譚未及情。千古怨魂銷不得,一江寒浪若為平。
劉生去滌相如器,朱子新裁賈誼書。百代風流今視昔,十年懷抱我憐渠。故應曾對談諧樂,也復能容禮法疏。風雨瀟瀟守環堵,秪今可望故人車。
奇節流傳畫網巾,釣屠乞丐并成仁。而今士氣消沉久,誰是江南在野臣。
日與圣賢居,其中樂有馀。但存三寸舌,讀盡五車書。學問勝金璧,功名特土苴。先當分義利,毋作小人儒。
茲游無伴侶,遠樹獨依依。日落征帆急,天寒過客稀。斷云隨竹錫,殘雪照麻衣。應渡西湖去,聞鐘入翠微。
輕舸云移,紋屏雨歇,夢邊煙樹迢迢。舊價千金,思量忍負芳宵。錦韶來去無拘管,盡留連、燕暮鶯朝。甚顛風、送斷酴醾,怨咽瓊簫。天涯碧草尋常見,奈離愁喚起,目極無聊。絮影多情,飄飄還拂虹橋。色身甘化絲千萬,把春紅、裹向煙綃。悄低徊、曉枕鐘聲,心癢誰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