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縫人
傳來家法遠,妙在自通方。
到處逢僧說,前年離帝鄉。
腰圍憐我瘦,舞袖為誰長。
不用懸牌額,蘭深路有香。
傳來家法遠,妙在自通方。
到處逢僧說,前年離帝鄉。
腰圍憐我瘦,舞袖為誰長。
不用懸牌額,蘭深路有香。
你傳承的裁縫家法源遠流長,精妙之處在于能靈活變通。你每到一處都與僧人交談,說自己前年才離開京城。你憐惜我身形消瘦,不禁感慨舞袖為誰而長。你不用懸掛招牌,就像深谷中的蘭花,即便深藏,路上也會飄散著香氣。
家法:指裁縫的技藝傳承。
通方:靈活變通。
帝鄉:京城。
憐:憐惜。
懸牌額:掛招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與縫人交流過程中,被縫人的技藝和品德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人們的生活較為平常,縫人以其獨特的技藝在社會中生存,詩人關注到這一普通職業的人并予以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縫人技藝精湛、品德高尚。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話和意象塑造縫人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普通勞動者的關注和贊美。
蟬蛻塵埃外,翛然世累輕。
開堂聊演說,杖錫遂飛行。
畫妙人難及,詩豪我亦驚。
筆端游戲爾,法忍貴無生。
重上危樓覽洞庭,故人一笑對飛觥。
君山只似艑山綠,江水不如湘水清。
一日勝游成樂事,三年俗狀奪詩情。
天涯邂逅還離別,莫惜樽前底里傾。
先生七十已垂車,父子俱榮出帝都。
當世若無知止者,公朝何以勵貪夫。
升堂展卷人何在,訪竹尋梅色尚臞。
我老自憐生也后,拊編猶得嘆前蕪。
小泊漁舟晚,春風燕子回。
從渠三月約,誤我一舟來。
風雨故相厄,溪山猶可陪。
人生竟何有,此抱向誰開。
直上青霄早,秋翎插健雕。
心源九云夢,筆陣幾嫖姚。
視草含英鳳,封章落貴貂。
身前茂陵稿,及謁漢皇朝。
畫隼精明破曉暾,恰逢寒食過江村。
輕煙飛絮漢中道,白葦黃茅渭上屯。
人力萬工支水派,天心兩邑溉川原。
柳營一飽源頭看,夜雨新肥拍岸痕。
有婦有婦嬪吾孫,僅能朞月問晨昏。
吉兇自古不可定,所以賀吊更在門。
人言貧家女難嫁,豈料既嫁俄不存。
嗚呼七歌兮意不盡,頻年多難天難問。
風月寒窗寂,丹青半堵開。
南墻看儼立,華表認歸來。
邈想風聲唳,求棲鳥雀猜。
雨余新著色,點點上蒼苔。
半雨半晴山弄姿,濕云吹風不成癡。蘼蕪漸徧楚宮碧,葡萄未漲巴江遲。
西南大尹初涉境,山川效職加瑰奇。翠屏窺窗故娟妙,松巒映掩相參差。
浮云擊汰睨青壁,靈君一去今安之。吟情浩蕩隘宇宙,萬景敢云驕莫隨。
當年楚境半天下,孱王醉夢方昏疲。珊瑚玉佩赤帝女,星髾羽蓋蜺旌旗。
錫符賜榮豈無意,侍臣托諷褰幬帷。尹今文采繼騷雅,夢得詩魂羞竹枝。
吾行一百八盤上,鉆天但覺天云低。荒荒野驛虎豹怒,陰陰嶺樹猿猱嬉。
危登險陟倦三伏,口呿背浹嗟胡為。豈知舟行有奇觀,山靈秘惜留歸時。
青簾白舫夙已具,芒鞋布襪將從茲。胸中邱壑未塵土,頭上歲月從驅馳。
雖無勝具逐支許,尚有樂趣同周施。何當投劾便歸去,發船打鼓清江湄。
更催尺一喚公覲,同看二六浮修眉。常山蛇陣想魚腹,建溪龍焙傾蟇頤。
攤錢晝浪看三老,杖藜晚岸尋名緇。昔人汶嶺寄書帖,更歌蜀道先吁嘻,
未若尹外岳牧中丞疑。惠愛春江之赴滄海,清明秋月之掛峨嵋。
盡驅三峽波濤筆,第入思齊訪落詩。
家在青山下,投閑歲月多。
杜門長卻掃,杖錫獨經過。
學佛非無法,哦詩恐是魔。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蘿。
家住水云窟,路分苕霅溪。
天高橫蝃蝀,水闊跨鯨鯢。
卷浪去還卻,行人東望西。
帆檣驚歲月,橋柱幾人題。
春風破曉晴嵐濕,客子竛竮去程急。
空山兩兩杜鵑聲,回首家鄉無羽翼。
勸歸不歸聲厭多,旅懷剌剌空奈何。
君不見秭歸城上今啼不,多少行人滿江口。
山路一千三百里,中間四渡今江流。
天涯作客壯年事,老馬長途幾日休。
誰知江深念歸客,日向峨岷無盡頭。
舉首白云天共遠,四方上下與同愁。
急峽高流日夜東,嵌空怪石浪穿礲。
濤喧灘口波翻雪,云斷山腰氣吐虹。
幾陣堂堂峰硉矹,一泉滴滴水玲瓏。
我行天下今將半,安得名山如此工。
淤泥生荷化,物外各有性。
環城散紅錦,飐滟滿支徑。
人臥蓮葉舟,酒吸碧筩柄。
個中有真樂,樂盡意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