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贈所臨蜀本三蘇入京圖詩以謝之
至和嘉祐正涂開,彩鳳將雛出蜀來。
父子名聲天宇小,弟兄筆力海潮回。
岷峨一氣鐘三杰,歐富諸公識異材。
后百余年拜遺像,凜然高節尚崔嵬。
至和嘉祐正涂開,彩鳳將雛出蜀來。
父子名聲天宇小,弟兄筆力海潮回。
岷峨一氣鐘三杰,歐富諸公識異材。
后百余年拜遺像,凜然高節尚崔嵬。
至和、嘉祐年間仕途之門正打開,蘇洵帶著蘇軾、蘇轍如彩鳳攜幼鳥出蜀地而來。蘇家父子名聲遠揚,讓天地都顯得狹小;蘇家兄弟筆力雄健,如能讓海潮回流。岷山和峨眉山的靈秀之氣匯聚造就了蘇門三杰,歐陽修、富弼等諸位賢能之士識別出他們的非凡才能。一百多年后我拜謁他們的遺像,他們那令人敬畏的高尚氣節依舊崇高。
至和、嘉祐:均為宋仁宗年號。
彩鳳將雛:彩鳳帶著幼鳥,這里比喻蘇洵帶領蘇軾、蘇轍。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代指蜀地。
鐘:聚集。
歐富:指歐陽修、富弼,都是北宋時期的名臣。
凜然:令人敬畏的樣子。
崔嵬:高大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間,政治相對穩定,文化繁榮,文壇呈現活躍景象。蘇洵帶著蘇軾、蘇轍出蜀,憑借才華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大家賞識,聲名鵲起。詩人在百余年后看到史君所臨蜀本三蘇入京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頌三蘇的才華與氣節。突出特點是善用意象和表現手法,生動展現三蘇風采。在文學史上,它是后人對三蘇敬仰的體現,豐富了關于三蘇的文學表達。
草堂秋氣肅,清唱送觥船。微風下高樹,華月麗中天。雄辯酬支遁,吟詩懷惠連。驚烏棲擇木,流螢低度川。撫時情悒悒,感舊意懸懸。獨念玉山子,冥心息眾緣。
兩菖蒲,新野樂。
陰鼎陽爐至道根,五行和合土為尊。時人若要長生藥,祇向華池覓魄魂。
曲岸垂楊綠影斜,田田荷蓋擁荷花。絕無塵垢正繁華。桂楫悠然休擊浪,菱歌輕些莫驚鴉。有人正譜浣溪沙。
繄坡陀兮巖谷,蔭蒙蘢兮脩竹。月湛湛兮照夜,煙冥冥兮升旭。坡之人兮相羊,依密蔭兮開洞房。剪春籜以為冠兮,制秋云以為裳。截高枝以為竿兮,釣溪流之鯉魴。竅玲瓏以為管兮,集高臺之鳳凰。鳳凰兮來下,食有魚兮飲有醑。挺持節兮養幽素,坡之人兮受天祜。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歲晏江上來,雪花夜初泊。櫪火烹月團,時時自斟酌。酌巳擁衾坐,玄思入冥寞。
八載偕游日往還,尋幽拾趣幾人閑?黃金甘換輪蹄鐵,踏破煙云又出山。
隨處自丘園,無心計子孫。江清平見寺,山小遠連村。野況家常飯,真情故舊尊。興來唯嗜酒,意到已忘言。
門無分水繞長松,亦枉高軒林下逢。竹院風高先見雁,經臺日午不聞鐘。無心于世秋偏冷,有意尋僧夢獨濃。相對秖應閒著眼,百年蹤跡問云峰。
春色滿園紅杏。楊柳天涯路梗。樓上不勝情,正是春慵光景。花影。花影。寂寂月明人靜。
朅來張仲蔚,秀句日逾多。豈不思君子,其如長路何。商霖憐我在,谷口喜人過。終愧箕山隱,無能守薜蘿。
千崖送落日,愁思滿齊山。非爾一貽好,何人為破顏。月疑庭玉在,星作掌珠還。卷罷新詩去,依然秋閉關。
已愛清秋霽景鮮,山明水秀竹娟娟。更來花下成真賞,頓覺飄飄意欲仙。
雪堂楊柳三五株,堂里先生萬世無。伐樹何人成糞土,如聞筑屋復棲烏。柱史秦郎無檢幅,筆端真有大夫辭。追懷耆舊誰能繼,況復賞音黃絹碑。張侯贍蔚氣如虹,字字追還西漢風。歆向俱為泉下士,辭林正派絕流通。陳子真成病乘黃,圜丘一仆殆堪傷。苦吟幽語多奇澀,未免人譏急就章。柯陂潘子骨已冷,文采風流付陸云。不見十年應好在,酒澆邊腹貯皇墳。珍重何家大小山,高文麗賦敵揚班。書來慰藉江頭別,想見園林人外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