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九
相逢不拈出,猶是東山左邊底。
舉意便知有,又是方庵外邊事。
南山快便難逢,聲東擊西。
持方入圓,貴要諸人知有。
一點成龍兩處全,何如兄弟添十字。
相逢不拈出,猶是東山左邊底。
舉意便知有,又是方庵外邊事。
南山快便難逢,聲東擊西。
持方入圓,貴要諸人知有。
一點成龍兩處全,何如兄弟添十字。
相逢時若不把關鍵展現出來,那還只是處于東山左邊的境界。剛有念頭就能知曉其中奧秘,這又是方庵之外的事了。南山行事快捷卻難以遇到,如同聲東擊西般難以捉摸。拿著方形的東西去適配圓形,重要的是讓眾人都能有所領悟。一點能成龍且兩處都周全,這哪比得上兄弟間增添十字的情誼呢。
拈出:拿出、展現。
東山:可能是特定的修行場所或指代某一境界。
方庵:可能是特定的修行之地或象征某種修行層次。
聲東擊西:一種策略,表面攻擊東邊實際攻擊西邊,這里形容難以捉摸。
持方入圓:拿著方形去適配圓形,比喻做事方式與目標不契合。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佛教修行中表達教義、感悟等。作者可能在禪修過程中,對修行的境界、領悟以及修行者之間的關系有所思考,從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確定,但應處于佛教文化盛行、禪修之風流行的時期。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探討修行中的境界、領悟以及修行者之間的情誼。其特點是充滿禪機,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闡述抽象的道理。在佛教文學史上,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和修行理念。
地老天荒喚奈何,風流云散剩無多。病中怕聽傷心事,涕淚因君忽欲波。應知長吉是前身,倜儻襟懷但率真。泄盡聰明終短命,錯拋心血作詩人。及身親見幾滄桑,去國當年枉斷腸。零落天涯同灑淚,豈因佳節便思鄉。客中正好對門居,苦雨酸風夜讀書。黃榜科名慳進取,為卿為相愿皆虛。放誕生成自不羈,破愁無計只工詩。登臨似得江山助,麗句清詞震一時。又向江村結數椽,訪君有約忽經年。前游如昨依稀記,送我憐君夜不眠。春風客路數相逢,攜妓提壺喜過從。孤樹何堪雙斧伐,不圖中歲興尤濃。鈿車努力作前驅,乘鳳乘龍夢不孤。試問泉臺相見日,妝成有待畫眉無。我病君亡兩渺茫,黃花同負此重陽。九原安得千杯酒,旦夕供君一舉觴。凄涼鵩鳥叫黃昏,薄奠天涯覓一樽。拋卻塵緣醒醉夢,人間何處為招魂。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我仆痡時將絕糧,長亭忽喜近黃塘。青衿胄子知無恙,準擬談詩共夜窗。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繩低也。層簾四垂也。錦堂寒早近,開爐時也。香風遞也。是東籬、花深處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歸也。嬉也。繒波穩舫,鏡月危樓,釂瓊漿也。籠鶯睡也。紅妝旋、舞衣也。待紗燈客散,紗窗日上,便是嚴凝序也。換青氈、小帳圍春,又還醉也。
紛紛寺觀占溪南,不是瞿曇即老聃。何有閒人更周孔,況兼巷語斗街談。
相思心既勞,相望脰亦悁。
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孫孝子心。幾處邱原青草合,萬株桑梓白云陰。望鄉臺古情偏切,晝錦堂高夢亦尋。不道當年何駙馬,朱門清夜月沈沈。
翻憐童稚日,嬉戲入春多。買彩裝燈勝,招群共踏歌。生年嗟老大,情興與蹉跎。寂寞花前酒,風光又一過。
沛宮歌風云,威德加四海。雄詞照千古,編簡亦光彩。惟皇與同符,興寄秋序改。宸章振遠響,寂寞喑眾籟。有如涼飆來,殘暑去安在。愿言掃氛曀,廓廓天宇大。寒露零太空,清詩出少海。昭融備萬象,眾目眩符彩。二南可無愧,一字不容改。金聲玉振之,遼邈慶霄籟。毫芒落人間,神物護在在。惟慚小儒懵,未易識其大。
玉韞珠藏出有期,子今行矣復何疑。文章價定無容論,富貴時來不厭遲。曉月正臨揚子渡,晚風遙愛后湖湄。天公也助人行色,預遣涼飔掃赫曦。
不如歸去,好收拾、今日南朝人物。江上青山,依舊是、劉宋蕭梁半壁。長線扁舟,書生賣國,舊恥終須雪。黃河如帶,此間猶有梟杰。因念強虜遼金,媾和盟未已,番兵旋發。坐失燕云,陳家谷、驍將全軍灰滅。十二金牌,莫須有冤獄,豎人毛發。北笑南啼,稗官誰記年月。
畫衣楚楚間青黃,僉點民間俊秀郎。未到御前先教習,遞分班次列成行。
一生蹤跡,總在花深處。幾番消受,小院紅樓午。黏來珠幌如癡,落上繡裙成雨。有人記,曾暗結同心苣。如今重到,依稀不認他門戶。滿園野菜,領游蜂三五。惹殘流水難憑,舞遍微風莫主。賺人一天花絮。
字向金陵書,閣從五峰坐。綠酒共深更,劇談忘爾我。閣上遺經凡幾編,好惜分陰勖新課。
南荒煙嶂百蠻天,別有山川紀漢年;仗鉞每勞紆鎖鑰,降幡何事閃樓船!似聞徐偃軍皆散,豈憶田橫客未捐!四海總憑孤劍在,紫霓應傍斗牛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