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書壁
平生蹇足媿蹣跚,流落荒涼強自安。
邊月一聲秋雁切,江風五鼓漏花寒。
青燈黃嬭令人老,流水高山底處彈。
須信窮通翻覆手,到頭應不誤儒冠。
平生蹇足媿蹣跚,流落荒涼強自安。
邊月一聲秋雁切,江風五鼓漏花寒。
青燈黃嬭令人老,流水高山底處彈。
須信窮通翻覆手,到頭應不誤儒冠。
一生腳步蹣跚,我為自己的笨拙而慚愧,流落在這荒涼之地也只能勉強自我安慰。邊塞之月伴隨著一聲秋雁的鳴叫,顯得格外凄切,五更時江上的寒風吹著更漏聲,透著陣陣寒意。昏暗的燈光下讀書讓人感覺歲月老去,知音難覓,不知何處能彈奏《高山流水》。要相信命運的好壞就像翻手覆手一樣無常,但最終應該不會辜負讀書人的志向。
蹇足:腳步遲緩,比喻才能低下。
媿:同“愧”。
蹣跚:走路緩慢、不穩(wěn)的樣子。
五鼓:即五更,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
漏花:更漏的聲響。
青燈黃嬭:指在微弱的燈光下讀書。黃嬭,指書籍。
流水高山:即《高山流水》,相傳為伯牙所奏的琴曲,后用以比喻知音或樂曲高妙。
窮通:指窮困和顯達。
儒冠:古代讀書人戴的帽子,借指讀書人。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流落荒涼”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人生的困境,漂泊在荒涼的邊塞之地。當時或許社會動蕩不安,詩人仕途不順,生活困苦,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命運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fā)詩人一生坎坷、知音難覓的感慨,同時展現出對命運的豁達態(tài)度和對自身信念的堅守。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情感真摯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在困境中的心境和精神追求。
江南多此物,今亦盛燕幽。不問隨人看,收青別起樓。削皮作冠子,攬籜裹書籌。固是涂椒裔,終知修禊儔。
鄉(xiāng)里從游不乏賢,薛侯令我自拳拳。筆端有力能扛鼎,飲量無涯可吸川。寧屈乘軺紆郡紱,豈容謝事引官年。皇天有眼難從欲,暫許祠庭作散仙。社中真率數追陪,合有閒緣帶得來。十日頓疏新舊雨,百年猶負淺深杯。護持盧橘黃金實,準擬榴花絳雪醅。但有菖蒲皆是節(jié),不須端午始歡咍。
千家煙火隱云嵐,一個真僧守破庵。行腳不妨隨我住,枯禪還喜有人參。竹林諸阮分南北,蓮社群賢數二三。咫尺烏衣門巷近,出墻紅樹間黃柑。
松下柴扉茅屋,籬邊竹徑清溪。菜花蝴蝶一色,野雀山雞亂啼。
江陵一柱觀,潯陽千里潮。風煙望似接,川路恨成遙。落花輕未下,飛絲斷易飄。藤長還依格,荷生不避橋。陽臺可憶處,唯有暮將朝。
東閣小詩書夢破,后堂殘醉燭花明。春風客散茶香在,寂寞人間萬古情。
楊家長矛法入神,傳向關西爾獨真。萬朵梨花飛月暈,東吳敵手未逢人。
十二朱欄倚半空,元龍高臥定誰雄。檐楹翠濕蓬山雨,枕簟涼生弱水風。物色橫陳詩卷里,云濤飛動酒杯中。謫仙會有騎鯨便,八極神游路可通。
長江浩渺山明秀。宛轉西風驚客袖。相逢才系柳邊舟,相別又傾花下酒。怪得新來詩骨瘦。都在秋娘相識后。一天明月照相思,蘆荻汀洲霜滿首。
一水鳴東西寺,春雨洗南北山。腳力未窮蒼翠,夢魂曾聽潺湲。
孤云誰得似,萬里獨無依。處處青山好,遲遲故國歸。亦知春色盡,不忍夕陽微。漁父津休問,桃花有是非。
野客歸來問舊溪,遙林應與北山齊。滄溟雨氣垂天際,越井風光在竹西。過客長留門外履,新詩多滿壁間題。辟疆自有田園興,花下壺觴屢為攜。
地主多招賞,花神故獻奇。林風吹曠莽,海月照漣漪。秉燭因清夜,移樽傍曲池。茱萸明日酒,孰與此中宜。
宿葉飄蕭謝故林,朱殷相亞粵江潯。秾侵漢苑春無價,香散隋宮燼未沉。火齊豈應誇合浦,丹砂何意遍邕岑。晴煙乍報倉庚囀,共道洪爐解鑄金。
水意遲秋,山妝凈晚,轉綠回黃何處。待訊高鴻,忽化斷霞飛去。記湖上、候月敷衾,試攜手、暖香初許。但相看、樹密留春,笑音猶恐隔花度。微霜又白江際,漫跡流紅十里,來尋官渡。小楫波生,還似那回私覷。想明朝、依舊盈盈,未應負、別來幽素。到歸時,獨自巡檐,涼宵如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