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送后村劉秘監兼致欲見之悰
昏聵嗟耳目,管弦堂上調。世事每相背,秋月虛良宵。
涓吉擬登龍,疾雨驚風飄。禰刺不得前,東睇心旌遙。
近履傳康強,變體筆更饒。風響雖時接,未若親聞韶。
憶昔西湖濱,別語請教條。囑以馬遷史,文貴細字雕。
名言猶在耳,堤柳凡幾凋。茲焉得蜀刻,持贈踐久要。
會晤知何時,霽色審來朝。
昏聵嗟耳目,管弦堂上調。世事每相背,秋月虛良宵。
涓吉擬登龍,疾雨驚風飄。禰刺不得前,東睇心旌遙。
近履傳康強,變體筆更饒。風響雖時接,未若親聞韶。
憶昔西湖濱,別語請教條。囑以馬遷史,文貴細字雕。
名言猶在耳,堤柳凡幾凋。茲焉得蜀刻,持贈踐久要。
會晤知何時,霽色審來朝。
感嘆自己耳目昏聵,卻聽見管弦之音在堂上調弄。世間之事常常與期望相悖,美好的秋月夜也虛度了。本選好日子去拜訪您,卻遭遇急雨狂風。像禰衡一樣懷揣名帖卻無法前行,只能向東眺望,心旌搖曳。近來聽說您康健硬朗,文章筆法更加豐富。雖然不時能聽到您的消息,卻不如親耳聆聽您的教誨?;貞浲粼谖骱?,分別時您的話語猶在耳邊,叮囑我像司馬遷寫史一樣,文章要精細雕琢。您的名言還在耳邊回響,堤邊柳樹不知已凋零幾回。如今得到蜀地刻本,拿來贈您以踐舊約。不知何時能與您相見,只盼明朝能有晴朗的天色。
昏聵:形容頭腦糊涂,不明事理,這里指自己耳目不靈。
涓吉:選擇吉日。
登龍:比喻謁見德高望重的人。
禰刺:禰衡曾懷揣名帖求見權貴,這里指自己想拜見對方。
變體:指文章風格變化。
韶:傳說舜時的樂曲名,這里指對方的教誨。
馬遷史: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久要:舊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與后村劉秘監曾在西湖邊分別,對方曾給予其關于文章創作要像司馬遷寫史般精細的教誨。詩人一直銘記,得到蜀刻本后想贈送給對方,卻因天氣等原因未能及時拜訪,于是寫下此詩表達心意。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文化交流較為頻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后村劉秘監的敬重、思念及踐約之意。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和現實的結合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情誼和對文學創作的重視。
世人如不容,吾自縱天慵。
落葉憑風掃,香秔倩水舂。
花朝連郭霧,雪夜隔湖鐘。
身外無能事,頭宜白此峰。
喔喔晨雞滿樹霜,喧喧曉渡簇舟航。
數星昨夜寒爐火,一陣誰家臘甕香。
久別羇孤成潦倒,回看書劒更蒼黃。
逢人舉止皆言命,至竟謀閑可勝忙。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曉寒生。
只宜醉夢依華寢,可稱羸蹄赴宿程。
日苦幾多心下見,那堪歲晏又無成。
南行無俗侶,秋雁與寒云。
野趣自多愜,鄉名人共聞。
吳山中路斷,淛水半江分。
此地登臨慣,攄情一送君。
僻居多與懶相宜,吟擁寒爐過臘時。
風柳欲生陽面葉,凍梅先綻嶺頭枝。
山川自小拋耕釣,骨肉無因免別離。
賴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間世星郎夜[宴]時,丁丁寒漏滴聲稀。
琵琶弦促千般語,鸚鵡杯深四散飛。
遍請玉容歌白雪,高燒紅蠟照朱衣。
人間有此榮華事,爭遣漁翁戀釣磯。
不覺年華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
正嗟新冢垂青草,便見故交梳白頭。
雖道了然皆是夢,應還達者即無愁。
破除生死須齊物,誰向穹蒼問事由。
都緣聲價振皇州,高臥中條不自由。
早副急征來鳳沼,常陪內宴醉龍樓。
鏘金五字能援筆,釣玉三年信直鉤。
必恐借留終不遂,越人相顧已先愁。
定擬孜孜化海邊,須判素髪侮流年。
波濤不應雙溪水,分野長如二月天。
浮客若容開荻地,釣翁應免稅苔田。
前賢未必全堪學,莫讀當時歸去篇。
云霞水木共蒼蒼,元化分功秀一方。
百里湖波輕撼月,五更軍角慢吹霜。
沙邊賈客喧魚市,島上潛夫醉筍莊。
終歲逍遙仁術內,無名甘老買臣鄉。
日烏往返無休息,朝出扶桑暮卻回。
夜雨旋驅殘熱去,江風吹送早寒來。
才憐飲處飛花片,又見書邊聚雪堆。
莫恃少年欺白首,須臾還被老相催。
功成猶自更行春,塞路旌旗十里塵。
只用篇章為教化,不知夷夏望陶鈞。
金章照耀浮光動,玉面生獰細步勻。
歷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雖展縣圖如到縣,五程猶入縉云東。
山間閣道盤巖底,海界孤峰在浪中。
禮法未聞離漢制,土宜多說似吳風。
字人若用非常術,唯要旬時便立功。
下馬政成無一事,應須勝地過朝昏。
笙歌引出桃花洞,羅繡擁來金谷園。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門。
常聞大廈堪棲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世途擾擾復憧憧,真恐華夷事亦同。
歲月自消寒暑內,榮枯盡在是非中。
今朝猶作青襟子,明日還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紛競,不知流水去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