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淵宰安溪七言三首 其一
御堦人看放班回,誰記干淳舊事哉。
進卷已嘗觀所主,聞弦上欲老其才。
割雞必待民謠著,峨豸多由縣譜來。
莫道勝流俱不屑,艾軒做了到誠齋。
御堦人看放班回,誰記干淳舊事哉。
進卷已嘗觀所主,聞弦上欲老其才。
割雞必待民謠著,峨豸多由縣譜來。
莫道勝流俱不屑,艾軒做了到誠齋。
在宮廷臺階前人們看著官員下班回去,有誰還記得乾道、淳熙年間的舊事呢。呈上的書卷已經看過了主考者的評判,聽聞你正要施展才華直至老去。治理小地方也一定要等到民謠傳頌你的政績,很多高官顯位是從在地方任職的履歷而來。不要說那些名流都不屑于做地方官,艾軒(林光朝)做過地方官后到我誠齋(楊萬里自稱)也是如此。
御堦:宮廷的臺階。堦,同“階”。
放班:官員下班。
干淳:宋孝宗年號乾道、淳熙。
進卷:呈給考官的試卷。
聞弦:聽聞琴音,這里引申為施展才華。
割雞:出自“割雞焉用牛刀”,比喻治理小地方。
峨豸:指御史,古代御史執法時頭戴獬豸冠。
縣譜:在地方任職的履歷。
勝流:名流。
艾軒:指林光朝,南宋學者。
誠齋:楊萬里的號。
此詩應是楊萬里為友人林大淵到安溪任知縣而作。當時南宋官場有一定的風氣和傳統,楊萬里希望友人能重視地方任職,積累經驗,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友人林大淵到地方任職時努力做出政績。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是楊萬里的代表作,但體現了他對友人的關懷和對為官之道的看法。
文武無方略,平生負國深。艱危遂如此,嘯詠復何心。
邊地才充少,勞生病易侵。更誰相慰喻,佳語似風琴。
一飽不可得,去家依故人。疲驢萬山雨,小別亦酸辛。
鐵鎖蠻江渡,松明店壁塵。此行無劫帥,書問慰慈親。
夜起飯牛薄暮舂,
古人既老始明農。
殘年尚欲勤東作,
未肯將身旁瘦筇。
明皇昔日侈東封,千乘萬騎紛云從。超然意象小秦漢,七十二代思兼容。
金泥玉檢著符瑞,江茅鄗黍昭虔供。禮成大祀頌聲作,鴻文典誥鏗鐘鏞。
天章神筆縱揮灑,鸞飄鳳泊翔游龍。磨崖深刻紀歲月,萬古照耀天門東。
是時國家正全盛,地大物阜民和豐。廟堂宴安漸鳩毒,玉魚繡褓酣深宮。
侈心一開蠹隨入,九廟俄頃飛灰紅。淋鈴蜀道馳萬里,百神不救塵埃蒙。
徒存茲碑峙巀嶪,雨蝕蘚剝云煙中。牧兒野火燒不得,至今椎拓傳遺蹤。
吳郎嗜古得此本,世守什襲裝池工。高齋招我共銷夏,披襟展玩清宵同。
規連珠樹矩折玉,墨彩騰上光熊熊。手摹口誦極贊賞,忽憶往事心神忡。
《中興》反正頌神武,亦有巨刻磨巃嵷。盛衰治亂互倚伏,鑒戒實可垂無窮。
殷憂啟運滿致覆,此理自古關昭聾。開天已遠代幾易,猶留寶刻珍書叢。
摩挲掩卷三嘆息,人君莫漫夸豐功。
十年淹泊望修門,
臨水登山幾斷魂。
短鬢星星身欲老,
小樓微月宿青村。
西湖橋下水云蘇,
春水桃花白飯魚。
我與西湖留后約,
不須重寄廣州書。
蕩槳入平湖,
湖波渺無極。
紅白芙蓉花,
何如妾顏色。
淚痕如雪薦生芻,千里風塵酒一壺。伯道遺孤安得有,中郎少女亦曾無。麒麟乍刻惟新冢,烏鳥空啼是別雛。生事蕭蕭何必問,坂田磽石半無租。
鶴飛蟬蛻總成塵,欲報明珠未得伸。山上杜鵑花是鳥,墓前翁仲石為人。黃腸詔出東園賜,白骨家余南巷貧。為問翟公門下士,死生誰個見情真?
冬之日何速,夏之日何遲。
山中無歷日,遲速兩不知。
竹屋夜明,竹戶寒聲。
幽人舍琴而起視,香通國而白連城。
梅耶雪乎,四問而四不應。
秋夜焚香醮玉真,秋河靨靨動星辰。
人間何處投金瀨,天上徒聞析木津。
同學少年悲杜甫,美人遲暮感靈均。
青天碧海吾無悔,且泛南溪采白蘋。
爾輩何為者,朋來至九人。
螽蝗洵聚類,粱黍費盈囷。
問世先求己,窮編耐受辛。
謀生非易事,即此是經綸。
錦筵銀燭照樽俎,絲竹悠揚薦芳醑。
美人醉來白纻舞,紅袖低垂嬌不舉。
玉佩丁東羅袂紅,纖腰對舞綺筵中。
落花宛轉縈芳叢,密雪飄飖回曉風。
十年談劍意徐徐,此日相思嘆索居。
生計每從愁處拙,故人多自病中疏。
看花共逐緇塵里,把酒翻憐綠鬢初。
欲售長門還有價,恐將詞賦薄相如。
系卻蘭舟弋水濱,亂云堆里訪山門。年深古柏多仍在,春后殘梅半不存。燕尾溪流斜斷岸,羊腸路繞曲通村。徘徊更愛群峰好,一洗平生兩目昏。
洞天深處遠江濱,路入煙霞是洞門。環座好峰千狀出,滿潭清溜四時存。曾磨厓石疑元結,欲詠梅花愧后村。搔首何堪自東望,親闈久矣曠晨昏。
重重如裹碧綃衣,掩映仙膚萬玉妃。畢竟春情瞞不住,靈香先逐曉云飛。
花格何曾瘦更寒,看花還帶綠陰看。畫師讀盡《梅花譜》,如此春光畫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