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一首
大帝昭回獎叢藁,太師行草跋蘭亭。
篋藏有物為呵護,巾襲令兒掌鑰扃。
目眚端由書作祟,心癡常怕畫通靈。
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
大帝昭回獎叢藁,太師行草跋蘭亭。
篋藏有物為呵護,巾襲令兒掌鑰扃。
目眚端由書作祟,心癡常怕畫通靈。
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
皇帝降下恩賞收集我的文稿,太師用行草書寫為《蘭亭集序》作跋。我把物品藏在箱子里小心呵護,讓兒子用布巾包裹著掌管鑰匙。眼疾正是因為過度看書所致,內心癡迷常怕畫有了靈性。還不如那穿著破衣的鄉村夫子,只把《蒙求》和《孝經》當作寶貝。
大帝:指皇帝。昭回:指皇帝降下恩賞。叢藁:眾多文稿。
太師:官職名。行草:書法字體。跋蘭亭:為《蘭亭集序》作跋。
篋:箱子。呵護:愛護。
巾襲:用布巾包裹。鑰扃:鑰匙。
目眚:眼疾。
鶉結:形容衣服破舊,像鵪鶉羽毛一樣補丁摞補丁。村夫子:鄉村教書先生。
寶:以……為寶。蒙求:古代兒童啟蒙讀物。孝經:儒家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處于一個文化藝術較為繁榮,人們熱衷于書畫收藏和品鑒的時代。詩人可能自身也參與其中,但因過度關注書畫而產生了一些困擾,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簡單質樸文化生活的向往,批判過度沉迷書畫的行為。其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部分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狀態。
漢吏逃名姓,而今地尚傳。
泉疑流夜雨,山欲鎖春煙。
脫屐離塵網,裁云補水田。
老僧消受得,梅子熟多年。
巖水無停響,飛流灑半空。
霏微忽下上,縈拂漸西東。
晴晝看珠雨,清秋散玉虹。
傳聞雁宕勝,奇絕想應同。
舍前舍后竹冥冥,山雨瀟瀟徹夜聽。還似當年談舊夢,兩翁相對一燈青。
五載期君君不來,悠悠世路忽相猜。從今無事長相見,縱使百年能幾回。
三千年待桃花結,五百歲還銅狄磨。我輩相期非旦暮,五年離別未為多。
驢背尋詩味飽諳,擬將行李一囊擔。
馳名已覺輸中駟,贈別偏勞釋左驂。
備位八騶君可致,起家五馬我何堪。
鞭絲遙指青州路,覂駕毋貽舊友慚。
思懸懸。望懸懸。人去天涯欲會難。音書更杳然。
愁懨懨。病懨懨。愁病支離葬玉顏。問君憐不憐。
奧學馀家法,宏材邁古風。
剸煩樽俎上,禦侮笑談中。
勛業中興殿,規模大駕宮。
哀聞父老泣,遺愛六州同。
威名萬里作長城,
壁壘旌旗壯遠征。
綏靖邊陲馳露布,
凱旋立奏泰階平。
千丈擎天手。萬卷懸河口。黃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騎弓刀,揮霍遮前后。
百計千方久。似斗草兒童,贏個他家偏有。
算枉了、雙眉長恁皺。白發空回首。那時閑說向,山中友。
看丘隴牛羊,更辨賢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來,但只道、今朝中酒。
一年風物愛秋晴,獨向空庭坐月明。
萬里山河皆在眼,異鄉兒女正關情。
燈前有夢難欹枕,客去無心自舉觥。
高閣捲簾過夜半,不知涼露濕冠纓。
高齋花暖夜歸遲,幾日長安對酒時。
別夢尚迷芳草綠,征鴻忽背曉煙馳。
燕山雨過金臺暮,遼海云深畫角悲。
兩地秋風人不見,幾回珍重寄來詩。
醒向大夢扣柴關,
曾禮文殊代郡還。
雪滿薊門同擁衲,
清涼何似五臺山。
世為滄海客,安有野鷗嗔。開戶來新月,留花答暮春。青山歌送鳥,白眼醉看人。此外生涯事,君其問水濱。
春水倚天長,春云入徑香。梨花銜燕子,荇蒂戲鴛鴦。白苧朝初試,清言世易忘。冠纓如可濯,一笑過滄浪。
海天一閣,是當年、宰相和戎之地。敵國重排胭脂陣,輸了嚴疆千里。
紅豆春生,白蘋秋老,忽忽廿年矣。雞鳴風雨,喚來難醒春夢。
回首故國江山,燦然如繡,卻付兒曹戲。海上魚龍方曼衍,室里沉沉死氣。
吳市吹簫,燕都屠狗,空想其人耳。長歌斫地,目中安有余子。
云龍雙輔,匣龍雙起,當年楚尾吳頭。借月命卿,占星分使,來寬俗瘵君憂。繡指屈儒流。□暫輟北闕,小試南州。協奏熏風,霈為霖雨歲登秋。
春工點綴芳柔。正梅凝笑臉,柳弄青眸。柏葉薦觴,椒花載頌,休辭秉燭嬉游。乃眷在宸旒。更德標銀管,名覆金甌。共看朝天路穩,歸拜富民侯。
問訊新篁今幾長,高應出屋下侵廊。
遙憐初日弄碎影,相見午風傳細香。
臥看行吟君得意,晝思宵寐我回腸。
應門為戒須高眼,有客能來儻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