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二公再和二詩余亦隨喜 其二
龍鐘詎可備藩臣,半俸恩深勝在陳。
熏鼠少曾開北牖,殺牛何必效東鄰。
箋天疏許初還笏,上水船難更掌綸。
幼讀學而渾忘卻,豈能歌鳳又書麟。
龍鐘詎可備藩臣,半俸恩深勝在陳。
熏鼠少曾開北牖,殺牛何必效東鄰。
箋天疏許初還笏,上水船難更掌綸。
幼讀學而渾忘卻,豈能歌鳳又書麟。
我老態龍鐘哪能勝任藩臣之職,如今享受半俸,這深厚的恩澤比當年孔子在陳國時的境遇還好。我很少像古人那樣打開北窗讓老鼠熏跑,也不必像東鄰那樣殺牛祭祀。曾向天帝上奏章,疏請歸鄉,如今已獲準,就像逆水行舟艱難,更難再執掌起草詔令之事。小時候讀《論語》如今全忘了,哪還能像接輿那樣歌鳳、子夏那樣書麟呢。
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的樣子。詎(jù):豈,怎。藩臣:拱衛王室之臣。
半俸:一半的俸祿。在陳:指孔子在陳國被困之事,這里表示境遇不佳。
熏鼠:《韓詩外傳》載,北郭騷靠織蒲葦、結罘網為生,家貧,母親饑餓,他到晏子家借糧。晏子送他糧食、金錢,他只接受了糧食。后來晏子被齊君猜忌,要離開齊國,北郭騷為晏子鳴不平而自殺,以死來證明晏子的賢德。這里“熏鼠”可能是引用類似貧寒之士的典故。北牖(yǒu):北窗。
殺牛:可能指祭祀之事。東鄰:泛指東邊的鄰居。
箋天疏:向天帝上奏章。還笏(hù):大臣把笏板還給皇帝,表示辭官。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板子,用于記事。
上水船:逆水行駛的船,比喻做事艱難。掌綸:指掌管起草皇帝的詔令。
學而:指《論語》首篇《學而》。
歌鳳:《論語·微子》中,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經過孔子的車子,歌詞中有“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以鳳比喻孔子。書麟:《春秋》記載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聽說后,認為麟出現不逢時,感嘆自己的政治主張無法實現,停止了《春秋》的編寫。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已至暮年,仕途不順或有歸隱之意。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或詩人個人生活發生轉變的時期,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年老難任官職、欲歸隱的想法。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典故委婉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仕途與歸隱之間的矛盾心境。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券 一作:敕)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行若獨輪車,常畏大道覆。止若員底器,常恐他物觸。 行止既如此,安得不離俗。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麥秀連云,桑枝重綠,史君佳政流傳。鳳銜丹詔,來自九重天。千里歡騰祖帳,棠陰外、多少攀轅。津亭路,紞如五鼓,難駐鄧侯船。 光華,家世事,門中列戟,圯上遺編。況建炎勛業,圖畫凌煙。此去朝端濟美,看平步、兩兩臺躔。須知道,中興盛治,主圣賴臣賢。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無拘 一作:且喜) 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黃泉 一作:紅塵)
可是江梅開晚,從教蠟雪來遲。此花清絕勝南枝。攙過春風第一。 蘸蠟女工斗巧,涂黃漢額偏宜。□腮相倚并開時。認取東君深意。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臺瓊闕。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閑云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煉就、飛霜凝雪。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