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齋侍郎和放翁與茶山五言寄余次韻一首
髫齔參諸老,辱置書冊前。上起馬本紀,下迄李續編。
積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貌丑況古粧,臂短非善緣。
時人訕晚謬,弟子嘲晝眠。墮甑懶回顧,棄扇羞乞憐。
眾皆驚曲徑,余惟泥方穿。平生憂世病,華佗不能痊。
仰即丹鳳鶱,俯視磨蟻旋。居常哂觸蠻,安肯分濟川。
舐鼎堪骨蛻,載質從心悁。何當坐一月,大勝讀十年。
惜哉已耄及,晨鏡雪滿顛。僊家能返童,肘后儻能傳。
髫齔參諸老,辱置書冊前。上起馬本紀,下迄李續編。
積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貌丑況古粧,臂短非善緣。
時人訕晚謬,弟子嘲晝眠。墮甑懶回顧,棄扇羞乞憐。
眾皆驚曲徑,余惟泥方穿。平生憂世病,華佗不能痊。
仰即丹鳳鶱,俯視磨蟻旋。居常哂觸蠻,安肯分濟川。
舐鼎堪骨蛻,載質從心悁。何當坐一月,大勝讀十年。
惜哉已耄及,晨鏡雪滿顛。僊家能返童,肘后儻能傳。
我幼年時與諸位前輩交往,承蒙他們將我置于書冊之前。上從司馬遷《史記》開始讀起,下到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多年勤奮到了暮年,抱病進入翰林院。我容貌丑陋又著古妝,手臂短也沒好機緣。時人譏笑我晚年荒謬,弟子嘲笑我白天睡覺。破甑我懶得回頭看,棄扇也羞于去乞憐。眾人都驚訝我走曲徑,我只堅持走自己的路。平生憂慮世事的毛病,華佗也不能治好。抬頭看鳳凰高飛,低頭見螞蟻打轉。平時就嘲笑觸蠻之爭,怎肯去分什么濟川之任。舐鼎能讓骨身蛻變,帶著凡胎內心憂愁。何時能靜坐一月,勝過讀十年書。可惜已到老年,晨起照鏡滿頭白發。要是仙家能讓人返老還童,但愿肘后奇方能流傳給我。
髫齔(tiáo chèn):指兒童時期。
榆景:指暮年。
木天:指翰林院。
墮甑(zèng):打破的甑,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觸蠻:《莊子·則陽》中記載的兩個小國,比喻為小事而爭斗。
濟川:指輔佐帝王治理國家。
舐鼎:傳說中修仙的一種方式。
耄(mào):指老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知詩人到了暮年,一生勤奮讀書、關心世事,但可能仕途不順或未能實現理想抱負,在這種心境下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感慨與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回顧一生經歷,抒發憂世之情和壯志未酬的遺憾,同時流露出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復雜心境。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秾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控馬攀鞍事打毬,花袍束帶競風流。 盈盈巧學兒男拜,惟喜先贏第一籌。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圣泉。昔日昔時經此地, 看來看去漸成川。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 莫言波上春云少,只為從龍直上天。
茫茫大塊洪爐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未開常探花開未。又恐開時風雨至。花開風雨不相妨,說甚不來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計。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眼墜。
青云得路及華年,好結風塵物色緣。作吏誰真能免俗,此行何必異登仙。
但留政跡憑人說,勝有辭章與世傳。輿論分明史筆在,循良文學不同編。
東風鷺影幾橫斜,晚日飛來漾雪華。 好伴閑身春雨里,一川煙雨落梨花。
胡虜昔何在,遙聞將士訛。 何曾親吉甫,遽欲奪蓬婆。 浪議輕癰潰,成功幸石磨。 未知廊廟計,終始果如何。
山家境界無畦畛,住處隨人意所便。 澗汲巖棲忘世累,石耕略種盡天年。 時驚虎觸柴扉月,長鶯啼綠樹煙雨。 不信卻無人種杏,知從何處覓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