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華嚴寺二首 其二
古塔東偏景最奇,年深何處認苔基。
碧紗籠毀雷轟壁,黃纈林疎葉脫枝。
鶻沒暮云天杳杳,鶴歸舊里冢累累。
牛山淚與龍山帽,雨洗風吹在者誰。
古塔東偏景最奇,年深何處認苔基。
碧紗籠毀雷轟壁,黃纈林疎葉脫枝。
鶻沒暮云天杳杳,鶴歸舊里冢累累。
牛山淚與龍山帽,雨洗風吹在者誰。
古塔東邊的景色最為奇特,年代久遠已不知哪里是長滿青苔的地基。碧紗籠已毀壞,墻壁被雷轟擊,黃纈般的樹林稀疏,樹葉紛紛從枝頭飄落。鶻鳥消失在傍晚的云天,天空一片悠遠,仙鶴飛回舊地,只見墳冢累累。像齊景公在牛山的悲泣和孟嘉在龍山落帽的逸事,經(jīng)雨打風吹后如今還剩下誰還記得呢?
華嚴寺:一座寺廟。
苔基:長滿青苔的地基。
碧紗籠:古時用碧紗籠罩名人墨跡,這里指寺廟中類似的保護物。
黃纈:黃色的絲織品,這里形容秋天樹葉的顏色。
鶻:一種猛禽。
杳杳:悠遠的樣子。
牛山淚:齊景公登牛山,因感嘆人生短暫而流淚。
龍山帽:東晉孟嘉在龍山宴會上帽子被風吹落而依然瀟灑自如。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寺廟已歷經(jīng)歲月滄桑,破敗不堪。詩人在重陽節(jié)游覽華嚴寺,看到眼前衰敗的景象,聯(lián)想到歷史的變遷和人生的短暫,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流逝和世事無常。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營造出濃厚的滄桑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
廬墓圣賢中道否,而今廬墓卻稱公。百年自盡親喪里,萬事還堪義起中。此論宰予言果謬,當年子貢意何窮。平生大記成虛讀,敢向人前說異同。
憶昔君行烹伏雌,封侯消息昨朝知。雖然驟得金貂貴,可念牛衣對泣時。
復解鲇魚索,全傾乞食囊。原無開濟力,只檢養(yǎng)心方。水更微生得,天從覆物長。年來衰白意,不可問滄浪。
畫圖留跡,撫超山氈拓,缶廬遺筆。鐵網(wǎng)珊瑚,爛縵朱華燦春色。天水幽香尚在,應省識、逋坡吟席。更百代、嬗遞詞流,誰逾此芳帙。難憶。幾番集。嘆雪屐冰筇,綺懷都寂。玉圍盈尺,休向海云論今昔。冷蕊疏花似夢,猶耐得、清寒朝夕。伴信宿,殘月下,棲枝凍翼。
羽節(jié)忽排煙,蘇君已得仙。命風驅日月,縮地走山川。幾處留丹灶,何時種玉田。一朝騎白虎,直上紫微天。
年來觸事絕塵想,夜夢有時緣故人。何日秋風歸興動,桂花香里著吟身。
昨夜新霜染,江楓葉漸丹。蒼黃鄰碧沼,紅紫傍朱欄。良友開樽待,名花帶笑看。落英階下滿,盡許晚來餐。
龍井山中楓葉愁,古塘橋外送行舟。明朝相憶在何處,孤雁叫霜人白頭。
蓮花莫懊儂,儂有真顏色。十五始學歌,十六為郎得。
匆匆來去憾如何,望里行人隔碧波。試聽悠悠船笛響,一聲聲似唱離歌。
只占西湖不占田,六蓮重到欲忘年。慚無佳句追和靖,聊取幽芳薦水仙。對面文章能發(fā)興,脫身朝市已稱賢。江邊五月梅天雨,擬附齊舲過冷泉。
君家丞相世豪英,字畫文章不朽名。盥手何時披墨妙,烏絲欄上看真行。
青蓑潭上老,赪尾網(wǎng)中魚。買作秋盤膾,還思遠客書。越齏橙熟久,楚飯稻舂初。雖去故鄉(xiāng)遠,不嫌為饌疏。
萬壑珠宮照下方,百年經(jīng)始戴文皇。橫林誰認前朝碣,絕嵿時飄異國香。功行幾塵符道契,精神何地挹靈光。圣恩許放宮祠例,愿乞南巖一草堂。
王逸當年未盡才,曲江能賦見風裁。一時勝會逢吳客,七字題詩滿粵臺。光焰只應燃火樹,圓明端合長珠胎。側生誚后天門遠,誰遺文章落上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