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生不至廬山六月廿八日夜夢同孫季蕃游焉林木參天瀑聲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剎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與季蕃欣然訪之語未終而覺將曉矣窗外簷溜淋浪紀以二詩 其一
似與孫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
水簾噴雪非常爽,火傘張空了不知。
蒙衲僧寧非惠遠,結茅人莫是凝之。
惜今粉繪無名筆,尚可追摹入拙詩。
似與孫郎有宿期,共穿紫翠探幽奇。
水簾噴雪非常爽,火傘張空了不知。
蒙衲僧寧非惠遠,結茅人莫是凝之。
惜今粉繪無名筆,尚可追摹入拙詩。
好像和孫郎早有約定,一同穿越青山翠谷探尋幽奇之景。瀑布如噴雪般涼爽,即便烈日當空也全然不覺。那身披僧袍的僧人莫非是惠遠,結廬而居的人莫不是凝之。可惜如今沒有出色的畫師,只能用拙詩來追憶這夢境。
孫郎:指孫季蕃。
紫翠:代指青山翠谷。
水簾噴雪:形容瀑布飛濺如噴雪。
火傘:比喻烈日。
蒙衲僧:身披僧袍的僧人。惠遠:東晉高僧。
結茅人:指結廬而居的人。凝之:人名,這里借指隱居之人。
粉繪:指繪畫。
詩人平生未到過廬山,在六月廿八日夜夢到與孫季蕃同游廬山,醒來后窗外雨聲淅瀝,便寫下此詩記錄夢境。當時詩人可能對廬山充滿向往,借夢境抒發內心的渴望。
此詩以夢為題材,描繪廬山的幽奇之景,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雖為記夢之作,但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追求,在同類題材詩中有一定特色。
噇飯何妨香積飯,無塵一任世間塵。通身是口通身眼,口眼何曾賺世人。
千疊峰巒萬疊嵐,奔騰不斷至安南。雨從山下朝朝起,山上晴多見玉簪。
日暮連翩翼,俱向上林棲。風多前歸駛,云暗后群迷。路遠聲難徹,飛斜行未齊。應從故鄉返,幾過入蘭閨。借問倡樓妾,何如蕩子妻。
夕陽渡楚水,微雨集吳船。江風白浪起,君行若個邊。
共醉壺天莫問期,金龜當盡有朝衣。但令碧甕長年滿,便是狂夫不老時。行馬且看楊子宅,笙歌何羨習家池。逢辰不用瓊瑤祝,消得南山幾句詩。
汪洋巨澤控三吳,不為黃池入版圖。大禹功成遺鼎在,夫差侈極故臺無。淵靈尚護龍潛窟,國色才銷鹿臥蕪。神物在川輝日月,生民終古樂涵煦。
使過閩越極南隅,海島江岑混一圖。出沒云霞旋日月,不浮弱水得方壺。
南土烽煙息,窮邊草木春。暫逢無事日,欣對有心人。痛論憑誰聽,高言請莫陳。平生匡國分,寥落倍相親。
余幼寡好尚,所求在巖巒。青鞋白接?,濩落三吳間。良朋偶云集,結我以歲寒。殷郎自東海,孫子自函關。霜月明楓江,駕言虎丘山。歸云擁絕閣,下視空塵寰。騰身慕黃鶴,延年愁金丹。愿言事支遁,孟浪煙霞端。
曲檻回廊處處通,深深簾幕暗花叢。一春人醉斜陽里,三月鶯啼細雨中。柳絮不飛粘草白,櫻桃初熟亞枝紅。門前若有求逋客,為說西堂夢未終。
秋色大荒甚,單于吹角時。移營千障急,轉餉九邊遲。國事俱黃口,材官幾白眉。向來歌舞地,回首半瘡痍。
愛君秀句輕封侯,恨不捧杖從君游。高人豈合世間著,紫羅洞邊能少留。我今癡坐數椽底,飽閱炎涼祇如此。何當一葉弄云濤,鷗鳥請盟波影里。顏郎才思天下無,亦與我輩同朝晡。故鄉蕭疏不堪說,秋風落日號群狐。百年骎骎行且樂,不必華堂圍繡幕。爛醉出門霜月孤,荷鍤休隨任填壑。長藤呵路多公侯,我輩不應來宦游。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獨留。黃沙霏霏烏帽底,三載長安飽嘗此。何如閑把一莖絲,坐釣澄江月明里。采芝仙人今豈無,踏遍山腰日已晡。白云可衣蘭可佩,禦寒不必思豐狐。人生此段差可樂,風御徑須游六幕。夜深何處鳳簫聲,留得馀音傳萬壑。休著青衫謁五侯,徑覓拄杖山中游。故山別來鬢毛禿,一飽累人成久留。碧嶂巉巉云影底,儻得破茅甘老此。孤猿野鶴舊時聲,卻到主人清夢里。囊中試檢一錢無,但吟秀句忘朝晡。子夜沈沈甕無蟻,秋風策策裘非狐。得遂清閑貧亦樂,矯首飛鴻度天幕。隔溪應復有幽人,踏月相從嘯林壑。自憐無骨可封侯,漫來學省陪英游。逸興未忘河朔飲,羈蹤已分周南留。久負云山竟緣底,百指饑寒良坐此。鬢毛蒼蒼已難揀,何時卻到云山里。休問歸囊金有無,采芝酌水延朝晡。未要學仙跨威鳳,況肯作詩嘲訓狐。藜杖芒鞋樂復樂,老藤懸花當羅幕。月明須上最高峰,橫竹一聲秋萬壑。金印如斗封王侯,何如爛漫江南游。山能不老閱今古,云自無心忘去留。我似孤松蟠澗底,斤斧之馀流落此。輕便卻羨無根蓬,隨風直上青霄里。壺中變態何所無,色色略同朝與晡。千里飛蠅政緣驥,百獸畏虎元非狐。置是休論且行樂,明月張燈天展幕。更持北斗?酒泉,澆我胸中萬丘壑。
始信我能病,閉門惟一閒。鳥聲喧瘦日,人影謝空山。茶為傷脾少,詩因攝慮艱。年來方有愿,獨宿寒云間。
惠我紅山玉,廣陵江畔人。渾渾初抱樸,湛湛日生新。器或非高古,情唯見率真。欣然得良遇,把盞話前因。
攀花日日出江潭,淚落他鄉酒半酣。杜宇多啼偏向北,鷓鴣有志但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