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即事十首 其八
淺甽須穿浚,荒畦要糞除。
何嘗舍耒出,亦或帶經鋤。
古有神農學,今傳泛勝書。
野儒曾涉獵,未可議空疎。
淺甽須穿浚,荒畦要糞除。
何嘗舍耒出,亦或帶經鋤。
古有神農學,今傳泛勝書。
野儒曾涉獵,未可議空疎。
淺淺的田溝需要深挖疏通,荒蕪的菜畦要施肥清理。哪里有放下農具外出的時候,有時還帶著經書在田間鋤地。古代有神農氏的農學,如今流傳著泛勝之的農書。我這鄉野儒生也曾涉獵這些,可不能說我知識空疏。
甽(zhèn):同“圳”,田邊的水溝。穿浚:深挖疏通。
糞除:施肥清理。
耒(lěi):古代的一種農具。
帶經鋤:一邊鋤地一邊帶著經書學習,形容勤奮好學。
神農學:傳說中神農氏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這里指古代的農學。
泛勝書:即《泛勝之書》,西漢泛勝之所著的一部農書。
野儒:鄉野儒生。
空疎:即“空疏”,指學問淺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身處鄉村田園,過著農耕生活。當時社會可能重視農業生產,有豐富的農學知識流傳,詩人在勞作之余也不忘學習,展現出鄉村知識分子的生活風貌。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田園生活中勞作與學習并行的狀態。其特點是質樸寫實,將農事與學問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鄉村的生活和文化氛圍。
泠泠三弄曲,疊疊我傷心。昨與梅花別,歸來雪滿襟。
白云東南相蕩浮,中有隱者之飛樓。千峰影落華蓋晚,一水寒通彭蠡秋。鮫人機杼或聞響,山鬼窟宅疑藏幽。為問仙家借黃鵠,我欲題詩來上頭。
亂帆秋影半江樓,燕語滄涼傍客舟。便去揚州且明日,故鄉今夜有人留。
宮中六更初罷鼓,藍田璽玉沈崖浦。廬陵忠肝一斗血,去作燕然山下土。桐江水落秋日頹,有客歌上嚴光臺。石根敲斷鐵如意,萬里北魂招不來。西風又涸灤河水,故老寥寥知者幾。珍重睢陽季葉孫,箋簡能裨兩朝史。
燎原何事倚春城,誰使炎炎日夜明。上客何功徒爛額,自他有耀獨關情。夏馀燼在疇相合,陳后灰然孰并京。寄語青陽休泄泄,時膏速向曉云行。
北亭望南隩,高林懸薜蘿。日莫烏聲急,時聞勞者歌。
一息營升斗,留翁寂寞濱。白頭攜暮子,來作祝堯人。有意祝靈椿,無堪獻野芹。玉杯真繆巧,金鏡最忠勤。
淅瀝連朝雨,驅馳道路中。泥深愁沒馬,草滿畏飛蠓。重霧山含毒,驚湍石漱風。已將身許國,何敢怨途窮。
病起長新骨,居然非舊容。眼添佩環帶,腰減采花蜂。對面不相識,何人忽此逢。吾身無定在,更要問窮通。
樓隱青楓外,南天葉未霜。寒山低度鳥,芳岸入斜陽。復嘆年光暮,空憐鬢發蒼。故園三徑晚,歸笑醉壺觴。
結縭卌載一飛梭,雪海炎山取次過。玉貌錦襦馀白首,殘年飽飯老東坡。項強未始牛衣泣,目瞀長愁馬足訛。猶喜齊眉逾花甲,鳳雛引吭欲成歌。
始識通村塢,因尋遁世人。園廬幽背郭,翁媼喜迎賓。耕鑿家隨足,過從俗尚淳。囊衣來避寇,終夕話酸辛。蚤作逢人日,客途難自舒。四方戎馬地,一宿野人居。翠小梅初綴,金勻柳尚疏。陰暝望開霽,世運定何如。
三徑無資出宦游,歸心日夜繞松楸。絡頭不盡奔騰志,側翅聊為飲啄謀。捉麈縱談無好客,捲書獨坐有清愁。陶泓毛穎成何事,彈指人間歲月流。
東堂不肯臥西堂,珍御鮮食別樣裝。枉費青簾三百尺,云中公子不來嘗。
紅燭清尊豈偶逢,十年同聽禁垣鐘。豪談發處風生席,白戰酣時月映松。應務羨君才獨裕,濟時愧我術偏庸。人生適意應為福,底用凌煙閣上封。